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1.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1-12页 |
2.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化进步的基础 | 第12页 |
3. 探究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需要时效和成效 | 第12-13页 |
4. 兴趣使然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1. 教师专业发展 | 第21页 |
2. 教师专业标准 | 第21-23页 |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一、中澳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及历史变迁 | 第25-33页 |
(一)全球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 第25-28页 |
1.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5-26页 |
2. 各国教师专业标准发展的浪潮 | 第26-28页 |
(二)中澳教师专业发展及专业标准的历史变迁 | 第28-33页 |
1.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专业标准的变革历程 | 第28-30页 |
2. 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专业标准的变革历程 | 第30-33页 |
二、中澳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过程、内容构成及基本理念的契合 | 第33-43页 |
(一)两国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者及材料的收集 | 第33-35页 |
(二)中澳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内容 | 第35-39页 |
1. 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构成 | 第35-37页 |
2. 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构成 | 第37-39页 |
(三)两国教师专业标准之教育基本理念的契合 | 第39-43页 |
1. 提高教师质量 | 第39-41页 |
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 第41页 |
3. 注重终身学习 | 第41-43页 |
三、中澳教师专业标准的差异分析 | 第43-53页 |
(一)标准在道德层面侧重的不同 | 第43-44页 |
1. 我国标准对专业道德之侧重 | 第43-44页 |
2. 澳大利亚标准中对专业道德的淡化 | 第44页 |
(二)标准内容的理论化与实践化 | 第44-46页 |
1. 价值取向:我国标准的理论化 | 第44-45页 |
2. 实践倾向:澳大利亚标准的实践化 | 第45-46页 |
(三)标准对多元文化教育的侧重 | 第46-47页 |
1. 澳大利亚标准注重多元文化教育 | 第46-47页 |
2. 我国标准对民族文化、多元文化的忽视 | 第47页 |
(四)标准形式及采用模式的差异 | 第47-49页 |
1. 标准形式的不同:多样化与单一化 | 第47-49页 |
2. 标准采用模式的不同 | 第49页 |
(五)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 | 第49-51页 |
1. 在澳大利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划分 | 第49-51页 |
2. 我国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 | 第51页 |
(六)澳大利亚标准也对教师专业交际能力的关注 | 第51-53页 |
四、造成两国教师专业标准异同的因素分析 | 第53-57页 |
(一)语言文字差异背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 | 第53-56页 |
1. 抽象:理论型的思维模式 | 第53页 |
2. 具象:重实践的思维模式 | 第53-54页 |
3. 多元文化与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 | 第54-56页 |
(三)政治因素及教育法律法规意识的影响 | 第56-57页 |
五、对我国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完善的思考与启示 | 第57-61页 |
(一)差异存在的必然性 | 第57页 |
(二)我国标准研制的后发优势 | 第57-58页 |
(三)发挥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性,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 | 第58-59页 |
(四)注重标准的多样性发展 | 第59页 |
(五)科学区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 第59-61页 |
结束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