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3-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1.1 注意理论 | 第13页 |
2.1.2 输入理论假说 | 第13页 |
2.1.3 投入量假说 | 第13-14页 |
2.2 词汇习得 | 第14-15页 |
2.2.1 直接词汇学习 | 第14页 |
2.2.2 词汇附带习得 | 第14-15页 |
2.3 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 | 第15-19页 |
2.3.1 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2.3.2 促进通过阅读进行词汇附带习得的方法 | 第16-19页 |
2.3.2.1 词典的运用 | 第16-17页 |
2.3.2.2 词汇的复现 | 第17页 |
2.3.2.3 语篇因素 | 第17页 |
2.3.2.4 阅读増显 | 第17-18页 |
2.3.2.5 文本增显 | 第18页 |
2.3.2.6 注释 | 第18-19页 |
2.4 文本増显对词汇附带习得和阅读理解的影响 | 第19-20页 |
2.5 注释对词汇附带习得和阅读理解的影响 | 第20-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3-28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3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3.3.1 阅读文本 | 第23-24页 |
3.3.2 目标词和注释 | 第24-25页 |
3.3.3 阅读理解问题 | 第25页 |
3.4 测量方法 | 第25-26页 |
3.5 实验过程 | 第26-27页 |
3.5.1 前测 | 第26页 |
3.5.2 阅读和后测 | 第26页 |
3.5.3 半结构化访谈 | 第26页 |
3.5.4 数据收集 | 第26-2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8-40页 |
4.1 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及其保持效果的影响 | 第28-36页 |
4.1.1 注释位置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 第28-30页 |
4.1.2 注释位置对附带习得词汇保持的影响 | 第30-31页 |
4.1.3 文本增显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 第31-33页 |
4.1.4 文本増显对附带习得词汇保持的影响 | 第33页 |
4.1.5 注释位置与文本増显对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交互作用 | 第33-36页 |
4.1.5.1 在即时测试中的交互作用 | 第33-35页 |
4.1.5.2 在延时测试中的交互作用 | 第35-36页 |
4.2 注释方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 第36-38页 |
4.2.1 注释位置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2 文本増显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3 注释位置与文本增显对阅读理解的交互作用 | 第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2页 |
5.1 主要发现 | 第40页 |
5.2 启示 | 第40-41页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1 阅读理解短文 (篇章前、不增显) | 第47-49页 |
附录2 阅读理解短文 (篇章前,增显) | 第49-51页 |
附录3 阅读理解短文 (篇章内、不增显) | 第51-53页 |
附录4 阅读理解短文 (篇章内,增显) | 第53-55页 |
附录5 阅读理解短文 (页边、不增显) | 第55-57页 |
附录6 阅读理解短文 (页边、增显) | 第57-59页 |
附录7 阅读理解问题 | 第59-60页 |
附录8 词汇测试 (即时) | 第60-61页 |
附录9 词汇测试 (延时) | 第61-62页 |
附录10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