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污染度的测定论文

重要违禁兽药红霉素和氯丙嗪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4-60页
    1 食品安全第14-22页
        1.1 食品安全的现状第14-15页
        1.2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常用的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及样品的前处理的方法第18-22页
    2 分子印迹聚合物第22-35页
        2.1 分子印迹技术的起源第22-24页
        2.2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优势第24-25页
        2.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研究第25-27页
        2.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影响制备的因素及产物的特征评价第27-32页
        2.5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第32-35页
    3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第35-43页
        3.1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模式第35-37页
        3.2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第37-43页
    4 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第43-44页
    5 论文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60页
第二章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分析第60-82页
    1 实验部分第61-65页
        1.1 实验试剂第61页
        1.2 实验仪器第61-62页
        1.3 实验方法第62-65页
            1.3.1 制备单体的选择第62页
            1.3.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及合成第62-63页
            1.3.3 平衡结合分析第63页
            1.3.4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形态观察与孔结构分析第63页
            1.3.5 热失重分析第63页
            1.3.6 红外光谱分析第63-64页
            1.3.7 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特性的评价第64页
            1.3.8 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第64-6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5-79页
        2.1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65-68页
            2.1.1 致孔剂和单体的选择第65页
            2.1.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65-68页
        2.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表征第68-73页
            2.2.1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形态观察与孔结构分析第68-71页
            2.2.2 聚合物热失重试验第71-73页
            2.2.3 红外光谱分析第73页
        2.3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性质评价第73-76页
        2.4 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第76-79页
            2.4.1 结合动力学分析第76页
            2.4.2 结合热力学分析第76-79页
    3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三章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应用研究第82-94页
    1 实验部分第82-84页
        1.1 实验试剂第82页
        1.2 实验仪器第82-83页
        1.3 实验方法第83-84页
            1.3.1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第83页
            1.3.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评价第83-84页
            1.3.3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小柱的应用研究第8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84-91页
        2.1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的研究第84-88页
            2.1.1 红霉素的标准曲线绘制第84页
            2.1.2 精密度实验第84页
            2.1.3 检测限和定量限测定第84-85页
            2.1.4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第85-88页
        2.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分析第88-89页
        2.3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应用研究第89-91页
    3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四章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第94-122页
    1 实验部分第95-99页
        1.1 实验试剂第95页
        1.2 实验仪器第95-96页
        1.3 实验方法第96-99页
            1.3.1 氯丙嗪检测波长及色谱条件第96页
            1.3.2 盐酸氯丙嗪模板的预处理第96页
            1.3.3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96-97页
            1.3.4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第97页
            1.3.5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第97页
            1.3.6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第97-98页
            1.3.7 固相萃取的优化第98页
            1.3.8 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第98-99页
            1.3.9 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第99页
            1.3.10 与商业柱的比较第99页
    2 结果与讨论第99-118页
        2.1 氯丙嗪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及色谱条件第99-101页
        2.2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101页
        2.3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第101-102页
        2.4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第102-108页
            2.4.1 扫描电镜观察第102-104页
            2.4.2 孔径观察及分析第104页
            2.4.3 溶胀率分析第104-105页
            2.4.4 热失重分析第105页
            2.4.5 红外线分析第105-108页
        2.5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的分析第108-109页
        2.6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的研究第109-112页
        2.7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与吸附容量分析第112-114页
        2.8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第114-115页
        2.9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小柱与商业柱的比较第115-118页
    3 结论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2页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设想第122-125页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22-123页
    2 未来工作设想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对称信息下企业品牌战略决策博弈分析
下一篇:大豆高效整个子叶节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虫基因在大豆上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