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4-60页 |
1 食品安全 | 第14-22页 |
1.1 食品安全的现状 | 第14-15页 |
1.2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常用的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及样品的前处理的方法 | 第18-22页 |
2 分子印迹聚合物 | 第22-35页 |
2.1 分子印迹技术的起源 | 第22-24页 |
2.2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 第24-25页 |
2.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研究 | 第25-27页 |
2.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影响制备的因素及产物的特征评价 | 第27-32页 |
2.5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3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 | 第35-43页 |
3.1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模式 | 第35-37页 |
3.2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第37-43页 |
4 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43-44页 |
5 论文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60页 |
第二章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 第60-8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1-65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61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61-62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1.3.1 制备单体的选择 | 第62页 |
1.3.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及合成 | 第62-63页 |
1.3.3 平衡结合分析 | 第63页 |
1.3.4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形态观察与孔结构分析 | 第63页 |
1.3.5 热失重分析 | 第63页 |
1.3.6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3-64页 |
1.3.7 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特性的评价 | 第64页 |
1.3.8 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 | 第64-6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5-79页 |
2.1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65-68页 |
2.1.1 致孔剂和单体的选择 | 第65页 |
2.1.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65-68页 |
2.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表征 | 第68-73页 |
2.2.1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形态观察与孔结构分析 | 第68-71页 |
2.2.2 聚合物热失重试验 | 第71-73页 |
2.2.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3页 |
2.3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性质评价 | 第73-76页 |
2.4 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 | 第76-79页 |
2.4.1 结合动力学分析 | 第76页 |
2.4.2 结合热力学分析 | 第76-79页 |
3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第三章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应用研究 | 第82-94页 |
1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82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82-83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1.3.1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83页 |
1.3.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评价 | 第83-84页 |
1.3.3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小柱的应用研究 | 第8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84-91页 |
2.1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的研究 | 第84-88页 |
2.1.1 红霉素的标准曲线绘制 | 第84页 |
2.1.2 精密度实验 | 第84页 |
2.1.3 检测限和定量限测定 | 第84-85页 |
2.1.4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85-88页 |
2.2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分析 | 第88-89页 |
2.3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应用研究 | 第89-91页 |
3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第四章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 第94-12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95-99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95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95-96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96-99页 |
1.3.1 氯丙嗪检测波长及色谱条件 | 第96页 |
1.3.2 盐酸氯丙嗪模板的预处理 | 第96页 |
1.3.3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96-97页 |
1.3.4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 | 第97页 |
1.3.5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97页 |
1.3.6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 | 第97-98页 |
1.3.7 固相萃取的优化 | 第98页 |
1.3.8 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 | 第98-99页 |
1.3.9 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 第99页 |
1.3.10 与商业柱的比较 | 第9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8页 |
2.1 氯丙嗪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及色谱条件 | 第99-101页 |
2.2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101页 |
2.3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分析 | 第101-102页 |
2.4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102-108页 |
2.4.1 扫描电镜观察 | 第102-104页 |
2.4.2 孔径观察及分析 | 第104页 |
2.4.3 溶胀率分析 | 第104-105页 |
2.4.4 热失重分析 | 第105页 |
2.4.5 红外线分析 | 第105-108页 |
2.5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的分析 | 第108-109页 |
2.6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的研究 | 第109-112页 |
2.7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与吸附容量分析 | 第112-114页 |
2.8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 第114-115页 |
2.9 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小柱与商业柱的比较 | 第115-118页 |
3 结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设想 | 第122-125页 |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2-123页 |
2 未来工作设想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