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自然地理《人教版<地理1必修>第三章》为例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3页 |
2. “同课异构”的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2.1 合作教学理论 | 第13-14页 |
2.2 同伴互助理论 | 第14页 |
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16页 |
3 “同课异构”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 第16-19页 |
3.1 “同课异构”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3.2 “同课异构”的策略 | 第17-19页 |
4 基于“同课异构”的案例分析 | 第19-32页 |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研究过程 | 第19-21页 |
4.2 教学目标的“同课异构” | 第21-22页 |
4.3 教学方法的“同课异构” | 第22-23页 |
4.4 教学内容的“同课异构” | 第23-25页 |
4.5 教学反思的“同课异构” | 第25-26页 |
4.6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同课异构实践分析 | 第26-31页 |
4.7 小结 | 第31-32页 |
5 “同课异构”比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 | 第32-35页 |
5.1 “同课异构”比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 第32-34页 |
5.2 “同课异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