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种淮山加工特性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淮山概况 | 第12-14页 |
1.1.1 淮山的种类及分布 | 第12页 |
1.1.2 淮山的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3 淮山的保健功效 | 第13-14页 |
1.2 淮山加工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淮山加工产品种类 | 第14页 |
1.2.2 淮山加工技术 | 第14-17页 |
1.3 淀粉特性的研究 | 第17-20页 |
1.3.1 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2 淀粉老化特性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 立题目的、意义及实验内容 | 第20-21页 |
1.4.1 本研究的立题目的、意义 | 第20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材料 | 第21-22页 |
2.1.1 原料 | 第21页 |
2.1.2 试剂 | 第21-22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3 方法 | 第22-30页 |
2.3.1 淮山常规成分分析测定 | 第22页 |
2.3.2 淮山淀粉的提取 | 第22页 |
2.3.3 淮山淀粉形态观察 | 第22-23页 |
2.3.4 淮山淀粉X-射线衍射 | 第23页 |
2.3.5 淮山淀粉理化性质测定 | 第23-25页 |
2.3.6 酶解工艺优化 | 第25-27页 |
2.3.7 酶解对淮山乳风味的影响 | 第27页 |
2.3.8 淮山饮料工艺研究 | 第27-28页 |
2.3.9 淮山饮料稳定性研究 | 第28-29页 |
2.3.10 淮山椰子汁复合饮料配方研究 | 第29页 |
2.3.11 淮山椰子汁复合饮料加工稳定性研究 | 第29页 |
2.3.12 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66页 |
3.1 海南主要淮山品种的成分与淀粉结构 | 第30-34页 |
3.1.1 海南主要淮山品种形态学、植物学区分 | 第30页 |
3.1.2 海南主要淮山品种初加工感官品质 | 第30-31页 |
3.1.3 淮山主要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3.1.4 淮山淀粉颗粒的表观结构 | 第32-33页 |
3.1.5 淮山淀粉的结晶结构 | 第33-34页 |
3.2 不同品种淮山淀粉糊的特性研究 | 第34-53页 |
3.2.1 淀粉溶解度、膨胀度比较 | 第35-38页 |
3.2.2 淀粉糊的透明度比较 | 第38-39页 |
3.2.3 淀粉糊的凝沉特性比较 | 第39-40页 |
3.2.4 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对比 | 第40-41页 |
3.2.5 淮山淀粉老化特性 | 第41-42页 |
3.2.6 淮山淀粉糊热特性分析 | 第42-44页 |
3.2.7 淮山淀粉糊化特性 | 第44-52页 |
3.2.8 小结 | 第52-53页 |
3.3 淮山酶解工艺研究 | 第53-59页 |
3.3.1 淮山乳浓度对酶解的影响 | 第53页 |
3.3.2 A-淀粉酶用量对酶解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3 PH值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54页 |
3.3.4 温度对酶解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5 时间对酶解的影响 | 第55页 |
3.3.6 酶解工艺优化实验 | 第55-58页 |
3.3.7 酶解对淮山乳风味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 淮山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 第59-63页 |
3.4.1 饮料配方优化分析 | 第59-60页 |
3.4.2 稳定剂对稳定性影响 | 第60-62页 |
3.4.3 均质压力、次数对稳定性影响 | 第62-63页 |
3.5 淮山椰汁复合饮料工艺研究 | 第63-66页 |
3.5.1 淮山椰汁复合饮料配方优化研究 | 第63页 |
3.5.2 稳定剂及用量对饮料稳定性影响 | 第63-64页 |
3.5.3 正交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3.5.4 产品的质量 | 第65页 |
3.5.5 小结 | 第65-66页 |
4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图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