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木薯高效生淀粉糖化酶菌株分离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20页
    1.1 木薯概况第9页
    1.2 淀粉质生产工业酒精第9-12页
        1.2.1 淀粉质传统工艺发酵第9-10页
        1.2.2 同步糖化发酵第10-11页
        1.2.3 高浓度酒精发酵第11-12页
    1.3 生淀粉与生淀粉糖化酶第12-13页
        1.3.1 淀粉第12页
        1.3.2 生淀粉颗粒第12-13页
        1.3.3 生淀粉糖化酶第13页
    1.4 生淀粉糖化酶筛选方法第13-16页
        1.4.1 生淀粉灭菌方法第13-14页
        1.4.2 淀粉颜色反应特性第14页
        1.4.3 生淀粉糖化酶初筛第14页
        1.4.4 生淀粉糖化酶酶活测定方法第14-15页
        1.4.5 生淀粉糖化酶菌株筛选进展第15页
        1.4.6 传统生淀粉糖化酶菌株筛选方法存在的不足第15-16页
    1.5 木薯生料发酵第16-18页
        1.5.1 木薯生料发酵意义第16-17页
        1.5.2 生料发酵研究进展第17页
        1.5.3 生料发酵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7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0-27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0-2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页
        2.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第20-21页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7页
        2.2.1 木薯粉灭菌方法第22页
        2.2.2 生淀粉灭菌后倒平皿方法第22页
        2.2.3 不同温度条件下倒平皿筛选培养基第22页
        2.2.4 不同浓度生淀粉倒平皿筛选培养基第22页
        2.2.5 菌株的分离筛选第22-24页
        2.2.6 菌株形态观察第24页
        2.2.7 菌种分子鉴定第24-25页
        2.2.8 酶学性质研究第25页
        2.2.9 生淀粉糖化酶酶曲制备和酵母培养第25页
        2.2.10 酵母菌计数第25-26页
        2.2.11 木薯淀粉生料发酵方法第26页
        2.2.12 酒精浓度的测定第26-27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7-44页
    3.1 几种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比较第27-28页
    3.2 半糊化平皿筛选产生淀粉糖化酶菌株第28-29页
    3.3 菌株初筛第29-30页
    3.4 复筛第30-31页
    3.5 形态鉴定第31-32页
    3.6 18S rDNA鉴定结果第32页
    3.7 菌株ITBB FC2生淀粉酶的酶学特性第32-35页
        3.7.1 酶的热稳定性第32-33页
        3.7.2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及酶的耐酸性第33-34页
        3.7.3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34-35页
        3.7.4 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比较第35页
    3.8 菌株菌株aspergillus flavus RSD-1和penicillium RSD-2酶学特性研究第35-39页
        3.8.1 酶的热稳定性第35-36页
        3.8.2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及酶的耐酸性第36-37页
        3.8.3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37-39页
    3.9 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乙醇工艺第39-44页
        3.9.1 不同料水比对发酵的影响第39页
        3.9.2 起始pH值对发酵的影响第39-40页
        3.9.3 酵母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第40-41页
        3.9.4 生淀粉糖化酶用量对发酵的影响第41页
        3.9.5 发酵时间对发酵的影响第41-42页
        3.9.6 正交试验第42-44页
4 讨论第44-47页
    4.1 关于木薯生淀粉灭菌第44页
    4.2 关于筛选生淀粉糖化酶菌株第44-45页
    4.3 关于生淀粉糖化酶活力单位定义第45页
    4.4 关于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水解圈第45页
    4.5 关于生淀粉发酵杂菌控制第45-46页
    4.6 关于生料发酵第46-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南三种淮山加工特性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木薯低温和干旱胁迫响应miRNA-novel4的克隆、表达和启动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