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0-20页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一)“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第12-14页
        (二)关于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第14-16页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探讨的问题第16-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三)本研究探究的问题第17页
    四、概念界定及说明第17-20页
        (一)何谓“互联网+”第17-18页
        (二)“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第18页
        (三)教学方式第18-20页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变革发生的动因第20-24页
    一、变革的动因分析第20-24页
        (一)教育需求和问题是变革的根本动因第20页
        (二)新兴信息技术是变革的强大动力第20-22页
        (三)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是变革的内在动力第22页
        (四)教学媒体的多样变迁是变革的现实基础第22-24页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指导理念及发展重构第24-34页
    一、“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变革的指导理念第24-26页
        (一)开放性原则第24页
        (二)自主学习原则第24-25页
        (三)发展性原则第25页
        (四)融入信息化元素第25-26页
    二、“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的发展与重构第26-34页
        (一)构建新型教学方式,创设全新教学环境第27-29页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突出学生个体价值第29-30页
        (三)推进教学民主,助推教师角色转换第30-31页
        (四)革新教学内容,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第31-34页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变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4-46页
    一、“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变革中存在的问题第34-41页
        (一)教育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第34-35页
        (二)执着传统教学方式,被动接受变革第35-36页
        (三)过分强调自主学习,淡化了教师角色第36-37页
        (四)迷信教学工具理性,遮蔽了师生发展第37-41页
    二、“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变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1-46页
        (一)教育资源建设时缺乏计划,建成后匹配度不高第41-42页
        (二)外部环境的压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第42-43页
        (三)师生角色转变导致教师定位不清晰第43-44页
        (四)工具理性观念的误导第44-46页
第四章 关于促进“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变革的若干建议第46-54页
    一、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第46-47页
        (一)进行数字化资源分类第46页
        (二)遵循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第46-47页
        (三)寻找合适的教育资源建设路径第47页
        (四)加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47页
    二、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教学时代新发展第47-49页
        (一)教师方面第47-48页
        (二)学生方面第48-49页
    三、追求教育的艺术之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第49-51页
        (一) 创造性原则第50页
        (二)个性化原则第50页
        (三)审美性原则第50页
        (四)情感性原则第50-51页
    四、优化外部环境,实现有效变革第51-54页
        (一)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多元的评价方案第51-52页
        (二)完善教师教育培训方式,注重教师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第52-53页
        (三)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注释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中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人教版和台湾翰林版为例
下一篇:选课走班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