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 内部审计转型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3-15页 |
2.1 内部审计转型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1.1 内部审计的内涵及特征 | 第13页 |
2.1.2 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含义 | 第13页 |
2.1.3 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意义 | 第13-14页 |
2.2 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2.2.1 控制论 | 第14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页 |
2.2.3 系统论 | 第14-15页 |
第3章 建行江西总审计室内部审计转型的现状及转型过程中的问题 | 第15-27页 |
3.1 建行江西总审计室概况 | 第15-16页 |
3.1.1 机构设置 | 第15页 |
3.1.2 人员管理 | 第15页 |
3.1.3 审计目标与业务范围 | 第15-16页 |
3.2 建行江西总审计室内部审计转型的现状与具体举措 | 第16-23页 |
3.2.1 转型实施思路 | 第16页 |
3.2.2 转型实施目标 | 第16页 |
3.2.3 转型现状 | 第16-17页 |
3.2.4 转型实施措施 | 第17-23页 |
3.3 建行江西总审计室在内部审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3.3.1 内部审计融入性有待提升 | 第23页 |
3.3.2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有待加强 | 第23-24页 |
3.3.3 审计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 第24-25页 |
3.3.4 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 第25页 |
3.3.5 制度流程细化工作不到位 | 第25-27页 |
第4章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 第27-29页 |
4.1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成功经验 | 第27页 |
4.1.1 注重信息技术审计的应用 | 第27页 |
4.1.2 优化了内部审计循环保障机制 | 第27页 |
4.2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成功经验的启示 | 第27-29页 |
第5章 完善建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29-34页 |
5.1 提升融入性、前瞻性,充分发挥“第三道防线”职能 | 第29页 |
5.1.1 提供咨询服务,服务分行业务经营 | 第29页 |
5.1.2 做好总结分析,当好合规经营的“宣传员” | 第29页 |
5.1.3 强化沟通交流,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 第29页 |
5.2 抓住关键环节、关键成果,不断打造精品审计项目 | 第29-30页 |
5.2.1 积极探索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 第29-30页 |
5.2.2 加强成果质量控制 | 第30页 |
5.2.3 扎实开展质量评议 | 第30页 |
5.3 辅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全面提升审计业务水平 | 第30-31页 |
5.3.1 加强后备队伍建设 | 第30页 |
5.3.2 加强新员工培养 | 第30页 |
5.3.3 加强员工岗位培训 | 第30-31页 |
5.3.4 加强员工岗位历练 | 第31页 |
5.4 加强与行内大数据部门沟通,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 | 第31-32页 |
5.4.1 以大数据为契机加强内部审计过程控制 | 第31页 |
5.4.2 加强数据分析工具、方法和审计模式的创新 | 第31-32页 |
5.4.3 以大数据的方法确立审计项目 | 第32页 |
5.5 加强审计创新,完善制度流程建设 | 第32-34页 |
5.5.1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 第32页 |
5.5.2 制定审计创新管理办法 | 第32-33页 |
5.5.3 构建离任审计资料提前报送机制 | 第33-3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