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4-16页 |
1.1.1 汉语在二语习得中的障碍 | 第14-16页 |
1.1.2 “不X”词在二语习得中的障碍 | 第16页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3.1 “不X”词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2 二语习得中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3.3 “不X”词在二语习得中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4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24-28页 |
1.4.1 “不X”式结构词 | 第24-26页 |
1.4.2 偏误分析 | 第26-28页 |
第2章 研究“不X”式词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的价值 | 第28-34页 |
2.1 研究“不X”式词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的理论价值 | 第28-31页 |
2.1.1 理清“不X”式结构在二语习得中的两大词类范畴 | 第28-29页 |
2.1.2 从语法化角度促进“不X”式结构的二语习得 | 第29-31页 |
2.1.3 构建二语习得中“不X”式词的科学的教学系统 | 第31页 |
2.2 研究“不X”式词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的实践价值 | 第31-34页 |
2.2.1 指导二语习得教材中对“不X”式词的编纂 | 第31-32页 |
2.2.2 指导二语习得工具书中对“不X”式词的编纂 | 第32页 |
2.2.3 促使对外汉语教师注重学生差异性 | 第32-34页 |
第3章 汉语“不X”式结构的基础研究 | 第34-133页 |
3.1 汉语“不X”词的构词状况 | 第34-37页 |
3.1.1 “不X”词中“不”的意义 | 第34-35页 |
3.1.2 “不X”式结构的构词特点 | 第35-37页 |
3.2 汉语“不X”词的历时特征 | 第37-74页 |
3.2.1 “不X”词的词汇化 | 第37-40页 |
3.2.2 “不X”词的实词虚化 | 第40-74页 |
3.3 汉语“不X”词的共时特征 | 第74-77页 |
3.3.1 现代汉语中“不X”式词汇的大体面貌 | 第74-75页 |
3.3.2 现代汉语中“不X”式词的词类分布特点 | 第75-77页 |
3.4 汉语“不X”式结构的分类研究 | 第77-130页 |
3.4.1 汉语“不X”式结构中的代表实词研究 | 第78-119页 |
3.4.2 汉语“不X”式结构中的代表虚词研究 | 第119-130页 |
3.5 汉语“不X”式结构的不平衡性 | 第130-133页 |
3.5.1 现代汉语中“不X”式词汇在词性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 | 第130页 |
3.5.2 现代汉语中“不X”式词汇在语义褒贬上的不平衡性 | 第130-133页 |
第4章 根据语料库分析“不X”式词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 | 第133-207页 |
4.1“不X”式词在语料库中的偏误情况概述 | 第133-156页 |
4.1.1 “不X”式词在中山语料库及HSK作文语料库中偏误情况概述 | 第133-138页 |
4.1.2 “不X”式词在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考卷中偏误情况概述 | 第138-152页 |
4.1.3 “不X”式词在中山大学留学生汉字偏误语料库中偏误情况概述 | 第152-156页 |
4.2 “不X”式词在语料库中的偏误情况分析 | 第156-207页 |
4.2.1 在HSK作文语料库中“不X”式词的偏误情况分析 | 第156-188页 |
4.2.2 现代汉语词典中“不X”式词的偏误情况分析 | 第188-190页 |
4.2.3 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考卷中“不X”式词的偏误分析 | 第190-194页 |
4.2.4 中山大学留学生汉字偏误语料库中“不X”式词的偏误分析 | 第194-207页 |
第5章 “不X”式词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类型及原因 | 第207-219页 |
5.1 “不X”式词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类型 | 第207-214页 |
5.1.1 “不X”式词中与语法相关的偏误类别 | 第207-210页 |
5.1.2 “不X”式词中与语义相关的偏误类别 | 第210-212页 |
5.1.3 “不X”式词中与语法、语义同时相关的的偏误类别 | 第212-214页 |
5.2 “不X”式词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原因 | 第214-219页 |
5.2.1 不明确目的语的语法规则 | 第215-216页 |
5.2.2 目的语的本体研究不足 | 第216-217页 |
5.2.3 句义表达模糊 | 第217-218页 |
5.2.4 学习环境的影响 | 第218-219页 |
参考文献 | 第219-228页 |
附录 | 第228-328页 |
附录一 | 第228-233页 |
附录二 | 第233-243页 |
附录三 | 第243-247页 |
附录四 | 第247-250页 |
附录五 | 第250-253页 |
附录六 | 第253-261页 |
附录七 | 第261-265页 |
附录八 | 第265-269页 |
附录九 | 第269-271页 |
附录十 | 第271-275页 |
附录十一 | 第275-281页 |
附录十二 | 第281-312页 |
附录十三 | 第312-328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328-330页 |
后记 | 第330-3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