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7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1.1920、1930 年代中国教育哲学发展态势 | 第10-13页 |
| 2. 有关瞿菊农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三)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 2. 访谈法 | 第15-17页 |
| 一、瞿菊农学术引介与教育事功 | 第17-21页 |
| 二、瞿菊农教育哲学思想的渊源 | 第21-31页 |
| (一)“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奠定话语形式 | 第21-24页 |
| 1. 时代背景 | 第21-22页 |
| 2. 话语分析 | 第22-24页 |
| 3.“论战”对瞿菊农思想的影响 | 第24页 |
| (二)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确立思想基础 | 第24-31页 |
| 1. 罗素对瞿菊农思想的影响 | 第25-26页 |
| 2. 柏格森对瞿菊农思想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 德国哲学对瞿菊农思想的影响(倭伊铿、杜里舒) | 第27-29页 |
| 4. W.E. 霍金和怀特海对瞿菊农思想的影响 | 第29-31页 |
| 三、瞿菊农教育哲学核心思想管锥 | 第31-40页 |
| (一)瞿菊农的早期教育哲学思想 | 第31-36页 |
| 1. 教育是实现完全生活的行历 | 第31-32页 |
| 2. 教育的中心理想是自由 | 第32-34页 |
| 3. 教育理想史蕴含连续的时间观 | 第34-35页 |
| 4. 教育思想应满足中国现代教育的需要 | 第35-36页 |
| (二)瞿菊农早期教育哲学思想的补充——与梁漱溟的对话 | 第36-38页 |
| (三)瞿菊农的后期教育哲学思想 | 第38-40页 |
| 四、评价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录 | 第46-58页 |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