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北江水系稻作文化中的音乐调查研究--以清西平原禾楼歌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问题的源起和历史背景第8-9页
        1.1.1 问题源起第8页
        1.1.2 历史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现况第9-12页
        1.2.1 稻作文化研究第9-10页
        1.2.2 仪式音乐研究第10-11页
        1.2.3 禾楼歌研究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相关问题说明第13-16页
        1.4.1 禾楼歌,禾楼舞与跳禾楼辨析第13-14页
        1.4.2 禾楼歌区域分布概述第14-16页
2 清西平原禾楼歌田野调查第16-22页
    2.1 清西平原的地理特征第16-17页
    2.2 清西平原的历史背景及生活习俗第17-19页
        2.2.1 清西平原的历史背景第17页
        2.2.2 地方人们的生活习俗第17-19页
    2.3 清西平原禾楼歌的历史及其现状第19-22页
        2.3.1 清西平原禾楼歌的历史沿革第19-20页
        2.3.2 清西平原禾楼歌的现状第20-22页
3 清西平原的禾楼歌仪式第22-29页
    3.1 清西平原禾楼歌仪式的种类第22-26页
        3.1.1 祭祀仪式第22-23页
        3.1.2 习俗仪式第23-25页
        3.1.3 个性仪式第25-26页
    3.2 禾楼歌的传承地第26-29页
        3.2.1 太和镇第26页
        3.2.2 太平镇第26-27页
        3.2.3 三坑镇第27页
        3.2.4 山塘镇第27-28页
        3.2.5 传承地研究小结第28-29页
4 清西平原禾楼歌包含的艺术形式和关系第29-34页
    4.1 戏剧的相似和冲突第29页
    4.2 戏曲的唱腔第29-31页
    4.3 音乐的形式第31-33页
    4.4 小说的结构第33-34页
5 禾楼歌的民俗形态第34-39页
    5.1 禾楼歌的民间传说第34页
    5.2 禾楼歌的民俗性第34-35页
    5.3 禾楼歌与稻作文化第35-36页
    5.4 禾楼歌的仙女形象第36-37页
    5.5 禾楼歌的民族性第37-39页
6 清西平原禾楼歌的变迁原因第39-43页
    6.1 环境原因第39-40页
    6.2 政治原因第40-41页
    6.3 北江水系文化原因第41-42页
    6.4 自身发展需要第42-43页
7 清西平原禾楼歌的功能第43-46页
    7.1 祭祀通神功能第43页
    7.2 娱乐功能第43-44页
    7.3 教育功能第44-45页
    7.4 民俗传播功能第45-46页
8 文化吸附在清西平原禾楼歌中的体现第46-49页
    8.1 禾楼歌的文化启蒙第46-47页
    8.2 禾楼歌的道德伦理教化第47页
    8.3 禾楼歌的民间艺术表达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附录第5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摇滚乐队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超前导坑再扩挖隧道施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