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引言第10-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核心概念界定第12-14页
        1.“互联网+”第12-13页
        2.高职院校第13页
        3.心理健康教育第13-14页
    (四)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问卷调查法第14页
        2.个案研究法(亦称案例法)第14-15页
    (五) 论文构架第15-16页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第16-24页
    (一) 国内高职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和心理焦虑第16-18页
    (二) 高职大学生人格困惑、环境变化与心理不适应障碍第18-20页
    (三)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第20页
    (四) 高职大学生认知困惑第20-21页
    (五) 高职大学生学习方面引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第21-22页
    (六) 高职大学生个人感情困惑问题第22-24页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4-27页
    (一) 网络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是高职大学生迷恋于网络的重要因素之一第24-25页
    (二) 高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是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第25页
    (三)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第25-27页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第25页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缺乏第25-26页
        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衔接存在问题第26页
        4.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的不足第26-27页
四、“互联网+”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原则第27-30页
    (一) 主体性原则第27-28页
    (二) 全面性原则第28页
    (三) 差异性原则第28-29页
    (四) 活动性原则第29-30页
五、“互联网+”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第30-37页
    (一)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自律精神教育第30-32页
    (三) 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化教育第32页
    (四) 加大高职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调节教育第32-34页
    (五)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第34-37页
        1.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融合第34-35页
        2.随时更新网络心理咨询方式第35页
        3.建立高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第35-36页
        4.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第36-37页
结束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调查问卷第40-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人教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为个案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