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比利·米勒的那一年》翻译任务介绍 | 第11-14页 |
1.1 原文作者及文本简介 | 第11-12页 |
1.2 翻译该文本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翻译实践报告的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接受美学理论 | 第14-16页 |
2.1 接受美学理论的原则 | 第14-15页 |
2.2 接受美学理论在《比利·米勒的那一年》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比利·米勒的那一年》的翻译难点 | 第16-20页 |
3.1 成人与儿童词语用法的差异 | 第16-17页 |
3.2 简单句及个别长句的翻译 | 第17-18页 |
3.3 成人与儿童思维模式的差异 | 第18页 |
3.4 美国儿童与中国儿童之间的文化差异 | 第18-20页 |
第四章 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 | 第20-31页 |
4.1 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词的翻译 | 第20-23页 |
4.1.1 叠词和儿化词的使用 | 第20-22页 |
4.1.2 拟声词和语气词的使用 | 第22-23页 |
4.2 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句子的翻译 | 第23-26页 |
4.2.1 合并法 | 第24页 |
4.2.2 反面着笔法 | 第24-25页 |
4.2.3 拆分法 | 第25-26页 |
4.3 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人物间对话的翻译 | 第26-31页 |
4.3.1 成年人与儿童间的对话 | 第27-29页 |
4.3.2 儿童与儿童间的对话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比利·米勒的那一年》翻译总结 | 第31-33页 |
5.1 翻译心得 | 第31页 |
5.2 翻译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 第31-32页 |
5.3 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附录1 原文 | 第34-69页 |
附录2 译文 | 第69-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