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论 | 第10-15页 |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声调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声调研究的不同结论 | 第12-14页 |
·声调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实验设计 | 第15-22页 |
·实验对象 | 第15页 |
·实验字表 | 第15-16页 |
·实验程序 | 第16-22页 |
·听辨实验(一) | 第16-17页 |
·听辨实验(二) | 第17-18页 |
·声学实验 | 第18-22页 |
3. 听辨实验 | 第22-37页 |
·引言 | 第22页 |
·听辨实验(一) | 第22-28页 |
·偏误类型的统计分析 | 第23-25页 |
·误听类型的统计分析 | 第25-27页 |
·混淆类型的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听辨实验(二) | 第28-33页 |
·偏误类型的统计分析 | 第28-31页 |
·误读类型的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混淆类型的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两种听辨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33-37页 |
·偏误类型的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误听、误读类型的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混淆类型的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4. 声学实验 | 第37-63页 |
·引言 | 第37页 |
·调域分析 | 第37-38页 |
·调型、调值分析 | 第38-54页 |
·声调图的制作 | 第38-41页 |
·偏误类型的声学分析 | 第41-49页 |
·混淆类型的声学分析 | 第49-54页 |
·时长分析 | 第54-61页 |
·绝对时长的声学分析 | 第54-56页 |
·相对时长的声学分析 | 第56-61页 |
·声学实验与听辨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偏误类型的对比分析 | 第61页 |
·混淆类型的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5. 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 第63-72页 |
·改进声调教学的方法 | 第63-68页 |
·方法一:区别教学 | 第63-64页 |
·方法二:对比教学 | 第64-65页 |
·方法三:由易到难的教学 | 第65-66页 |
·方法四:借助现代化语音软件的直观教学 | 第66-68页 |
·改进声调训练的方法 | 第68-72页 |
·方法一:听力能力的训练 | 第68-69页 |
·方法二:模仿发音的训练 | 第69-70页 |
·方法三:扩大调域的训练 | 第70-71页 |
·方法四:常用汉字声调发音的训练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