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

葵花籽粕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葵花籽粕综合利用综述第9-10页
     ·葵花籽的研究现状第9页
     ·葵花籽粕利用研究现状第9页
     ·葵花籽粕多肽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多肽的制备方法第10-11页
     ·微生物发酵法第10页
     ·酸法与碱法第10-11页
     ·人工嫁接法与基因表达法第11页
     ·酶法与电法第11页
   ·辅助酶解的方法第11-13页
     ·超声波第11页
     ·微波第11-12页
     ·酶的激活剂第12页
     ·酶的抑制剂第12页
     ·各种酶的最适酶解条件第12-13页
   ·生物活性肽第13-15页
     ·生物活性肽的概述第13-14页
     ·生物活性肽的抗氧化作用第14页
     ·多肽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第14-15页
     ·多肽产品第15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主要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双酶酶解葵花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多肽的工艺研究第17-32页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材料与试剂第17页
     ·仪器与设备第17页
     ·试验方法第17-19页
     ·单因素试验第19页
     ·响应面优化试验第19-20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30页
     ·葵花籽粕蛋白的蛋白质含量第20页
     ·葵花籽粕蛋白的粗脂肪含量第20页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第20页
     ·蛋白酶的筛选第20-21页
     ·单因素试验结果第21-25页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讨论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超声波预处理葵花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多肽的工艺研究第32-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材料与试剂第32页
     ·仪器与设备第32页
     ·试验方法第32页
     ·单因素试验第32页
     ·响应面优化试验第32-33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讨论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微波预处理葵花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性多肽的工艺研究第42-51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材料与试剂第42页
     ·仪器与设备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页
     ·单因素试验第42页
     ·响应面优化试验第42-43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43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讨论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葵花籽粕多肽精制工艺的初步确定第51-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材料与试剂第51页
     ·仪器与设备第51页
     ·试验方法第51-52页
     ·葵花籽粕多肽脱盐的单因素试验第52页
     ·葵花籽粕多肽超滤分离的单因素试验第52-53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葵花籽粕多肽脱盐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葵花籽粕多肽超滤分离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讨论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葵花籽粕多肽抗氧化活性的探讨第59-66页
   ·材料与仪器第59-60页
     ·材料与试剂第59页
     ·仪器与设备第59页
     ·试验方法第59-60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5页
     ·葵花籽粕多肽对·OH清除能力的测定第60-61页
     ·葵花籽粕多肽对O_2~-·清除能力的测定第61-62页
     ·葵花籽粕多肽对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第62页
     ·葵花籽粕多肽清除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第62-63页
     ·葵花籽粕多肽总还原能力的测定第63页
     ·葵花籽粕多肽对H_2O_2清除率的测定第63-64页
     ·葵花籽粕多肽抑制油脂过氧化能力的测定第64-65页
   ·讨论第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9页
   ·结论第66-67页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物源性食品中棉酚及其代谢产物gossypolone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品质劣变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