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1984-1996)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8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第二节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10-21页 |
| 一、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二、研究内容 | 第13-20页 |
| 三、研究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 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 第21-23页 |
| 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第23-24页 |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24-28页 |
| 一、确定研究问题 | 第24-25页 |
| 二、选择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 第28-43页 |
| 第一节 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生成的社会背景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 第29-38页 |
| 一、教育理念 | 第29-30页 |
| 二、培养目标 | 第30-32页 |
| 三、课程体系 | 第32-33页 |
| 四、人才培养方式 | 第33-36页 |
| 五、评价机制 | 第36-38页 |
| 第三节 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运行保障机制 | 第38-43页 |
| 第三章 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 第43-48页 |
| 第一节 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 第43-45页 |
| 一、小而精 | 第43-44页 |
| 二、博而优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 | 第45-48页 |
| 一、课外生活单 | 第45-46页 |
| 二、学习压力大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