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0-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美国障碍学生学业评价适应性调整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 第15-26页 |
1 学业评价适应性调整的概念 | 第15-17页 |
2 美国障碍学生学业评价适应性调整的历史沿革 | 第17-26页 |
第三部分 美国障碍学生学业评价适应性调整的体系 | 第26-44页 |
1 调整的目的 | 第26-27页 |
2 调整的对象 | 第27-28页 |
3 调整的内容 | 第28-34页 |
4 调整的参与人员 | 第34-35页 |
5 调整的实施过程 | 第35-42页 |
6 调整的监督与管理 | 第42-44页 |
第四部分 美国障碍学生学业评价适应性调整的实证研究 | 第44-55页 |
1 基于专家判断的研究 | 第44-45页 |
2 基于MPT和DB的研究 | 第45-50页 |
3 基于DIF检验的研究 | 第50-52页 |
4 基于因素分析的研究 | 第52-55页 |
第五部分 美国障碍学生学业评价适应性调整评析 | 第55-60页 |
1 主要经验 | 第55-58页 |
2 不足 | 第58-60页 |
第六部分 对我国随班就读学生学业评价的启示 | 第60-65页 |
1 转变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观念 | 第60页 |
2 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 第60-61页 |
3 适当扩大调整对象 | 第61-62页 |
4 加强调整参与人员的队伍建设 | 第62-63页 |
5 开展实证研究以指导实践 | 第63-65页 |
第七部分 研究反思 | 第65-66页 |
1 创新 | 第65页 |
2 不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