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
ABSTRACT | 第1-4页 |
目录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节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6-9页 |
第二节 全文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汉语和韩国语话题研究现状 | 第12-48页 |
第一节 汉语话题研究现状 | 第12-25页 |
一、关于汉语话题的定义 | 第16-18页 |
二、关于主语与话题概念的分歧 | 第18-22页 |
三、关于汉语话题的特征与鉴别 | 第22-25页 |
第二节 韩国语话题研究现状 | 第25-45页 |
一、韩国语的话题和主题语 | 第30-31页 |
二、韩国语的话题标记和主语标记 | 第31-33页 |
三、韩国语话题的特征 | 第33-38页 |
四、韩国语话题研究的分歧 | 第38-45页 |
第三节 汉语韩国语话题研究情况对比 | 第45-48页 |
一、从研究时间上看 | 第45-46页 |
二、从对话题的定义上看 | 第46页 |
三、从话题与主语概念的分歧上看 | 第46-47页 |
四、从话题的特征与鉴别上看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汉语韩国语话题句类型对比研究 | 第48-84页 |
第一节 可充当话题的成分 | 第48-54页 |
一、名词做话题 | 第48-51页 |
二、动词充当话题 | 第51-54页 |
第二节 话题在句中出现的位置 | 第54-58页 |
一、汉语的主话题和次话题 | 第54-57页 |
二、韩国语提示助词-(?)/n(?)n标记的话题 | 第57-58页 |
第三节 汉语和韩国语非移位式话题句 | 第58-64页 |
一、汉语非移位式话题句 | 第58-60页 |
二、韩国语非移位式话题句 | 第60-64页 |
第四节 汉语韩国语移位式话题句 | 第64-81页 |
一、汉语移位式话题句 | 第64-69页 |
二、韩国语话题化句 | 第69-81页 |
第五节 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类型异同 | 第81-84页 |
第四章 汉语和韩国语话题语法标记对比研究 | 第84-105页 |
第一节 韩国语话题标记 | 第84-97页 |
一、提示助词-(?)n/n(?)n | 第84-91页 |
二、提示助词-to | 第91-95页 |
三、提示助词-man | 第95-97页 |
第二节 汉语话题标记 | 第97-103页 |
一、句中语气词 | 第97-101页 |
二、停顿 | 第101页 |
三、语序 | 第101-102页 |
四、其他话题标记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汉语和韩国语话题标记的差异 | 第103-105页 |
一、话题标记的典型性 | 第103-104页 |
二、话题标记的兼提功能 | 第104页 |
三、话题标记后述题的省略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的类型学特征 | 第105-122页 |
第一节 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语序特征 | 第105-108页 |
一、构式成分 | 第106页 |
二、语序特征 | 第106-108页 |
第二节 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语法结构类型特征 | 第108-122页 |
一、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的语义特征 | 第108-109页 |
二、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的形式特征 | 第109-111页 |
三、汉语韩国语话题句的语用特征 | 第111-122页 |
第六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话题句偏误分析 | 第122-136页 |
第一节 偏误类型调查 | 第122-128页 |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 第123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123-128页 |
第二节 产生偏误的原因 | 第128-129页 |
一、母语的影响 | 第128页 |
二、对汉语的理解误区 | 第128-129页 |
三、学生个体差异 | 第129页 |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话题句常常被忽视 | 第129页 |
第三节 解决偏误的教学对策 | 第129-136页 |
一、加强汉语和韩国语的对比研究 | 第129-130页 |
二、加强对语言偏误的分析和研究 | 第130页 |
三、总结研究成果,及时编入教材 | 第130页 |
四、引入话题的概念,改进对外汉语教学 | 第130-136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5页 |
附录 | 第155-1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