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s | 第7-8页 |
| 序言 | 第8-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1 北宋景祐—嘉祐年间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分析 | 第11-18页 |
| ·北宋中期的社会背景 | 第11-13页 |
| ·北宋的内忧外患 | 第11-13页 |
| ·北宋中期的儒学复兴与庆历兴学运动的产生及其原因 | 第13-14页 |
| ·北宋景祐—嘉祐年间的政治改革 | 第14-16页 |
| ·北宋雅乐复兴的背景及原因 | 第16-18页 |
| 2 北宋景祐—嘉祐年间的雅乐形态 | 第18-44页 |
| ·北宋雅乐中的乐律分析 | 第19-21页 |
| ·李照乐及其音律做法 | 第19-20页 |
| ·阮逸乐 | 第20页 |
| ·四清声之争 | 第20-21页 |
| ·北宋前中期雅乐乐曲更改发展脉络及景祐—嘉祐年间的乐曲情况 | 第21-25页 |
| ·北宋前中期雅乐乐曲发展脉络 | 第21-23页 |
| ·北宋景祐—嘉祐年间的乐曲情况 | 第23-25页 |
| ·北宋祭祀中的礼制分析 | 第25-39页 |
| ·吉礼 | 第26-31页 |
| ·吉礼仪式分类 | 第28页 |
| ·吉礼祭祀用乐程序 | 第28-31页 |
| ·嘉礼 | 第31-33页 |
| ·嘉礼仪式分类 | 第31-33页 |
| ·宾礼 | 第33-34页 |
| ·宋代宾礼的种类 | 第33页 |
| ·宾礼用乐程序 | 第33-34页 |
| ·凶礼 | 第34页 |
| ·军礼 | 第34-39页 |
| ·北宋雅乐乐器分类及景祐-嘉祐年间乐器的用法 | 第39-44页 |
| 3 北宋宫廷音乐机构及雅乐乐队形式 | 第44-50页 |
| ·北宋雅乐机构 | 第44-45页 |
| ·鼓吹乐 | 第45-46页 |
| ·宋代鼓吹乐盛行的原由 | 第45-46页 |
| ·鼓吹十二案 | 第46页 |
| ·宫架乐与登歌乐 | 第46-49页 |
| ·大晟府 | 第49-50页 |
| ·大晟府成立的背景 | 第49-50页 |
| ·大晟府成立与消亡 | 第50页 |
| 4 北宋景祐—嘉祐年间的雅乐形制在宋代雅乐文化的地位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