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语言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第10-12页 |
(一)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 第11页 |
(二)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制约着教学效果和效率 | 第11页 |
(三)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 第11-12页 |
二、历史教学语言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 第12-14页 |
(一) 历史教学语言的分类 | 第12-13页 |
1、有声语言 | 第12-13页 |
2、无声语言 | 第13页 |
(二) 历史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1、科学性 | 第13页 |
2、形象性 | 第13页 |
3、趣味性 | 第13-14页 |
4、凝炼性 | 第14页 |
5、情感性 | 第14页 |
三、历史教学语言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一) 照本宣科,毫无艺术可言 | 第15页 |
(二) 课堂教学语言表述中有随意的现象 | 第15页 |
(三) 课堂教学语言表述中易犯的科学性错误 | 第15页 |
(四) 课堂语言表述的趣味性差 | 第15-16页 |
四、语言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第16-24页 |
(一) 必须准确严谨 | 第16-18页 |
(二) 力求精练简洁 | 第18-19页 |
(三) 务必生动形象 | 第19-20页 |
(四) 充满情感色彩 | 第20页 |
(五) 力求幽默风趣 | 第20-22页 |
(六) 讲究语言技巧 | 第22页 |
(七) 以姿式助语言 | 第22-24页 |
五、历史教学语言艺术的自我训练 | 第24-27页 |
(一) 培养学习语言艺术的浓厚兴趣 | 第24页 |
(二)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 第24页 |
(三) 重视史料的积累和运用 | 第24-25页 |
(四) 加强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训练 | 第25页 |
(五) 提高文学修养 | 第25-27页 |
结束语 | 第27-28页 |
注释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3-34页 |
教学附录 | 第34-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