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 | 第9-13页 |
(一) 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审美人格的形成 | 第10-11页 |
(二) 培养创造性思维,建构创造性人格 | 第11-12页 |
(三) 促进德育发展,增强德育效果 | 第12页 |
(四) 促进专业发展,培养和谐人才 | 第12-13页 |
二、艺术类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内容 | 第13-17页 |
(一) 历史社会美 | 第13-15页 |
(二) 历史自然美 | 第15-16页 |
(三) 历史艺术美 | 第16-17页 |
(四) 历史科学美 | 第17页 |
三、艺术类中学历史教学美育的基本原则 | 第17-19页 |
(一) 形象性原则 | 第17-18页 |
(二) 愉悦性原则 | 第18页 |
(三) 自由性原则 | 第18-19页 |
(四) 普遍性原则 | 第19页 |
四、艺术类中学历史教学美育的途径 | 第19-25页 |
(一) 艺术类中学学生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二) 艺术类中学历史教学美育的途径 | 第20-25页 |
1、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课堂中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渗透 | 第20-22页 |
2、走出课堂寻找美育素材,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渗透 | 第22-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注释 | 第26-27页 |
主要参考论文与著作 | 第27-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