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泰国学习者知觉与产出普通话塞擦音/擦音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表格第8-10页
图形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40页
   ·第二语言语音范畴习得模型第11-16页
     ·母语磁体模型第11-12页
     ·知觉同化模型第12-14页
     ·言语学习模型第14-16页
   ·第二语言辅音范畴习得第16-21页
     ·与母语辅音相似的第二语言辅音习得第16-17页
     ·第二语言辅音对比的辨认第17-18页
     ·第二语言辅音范畴心理表征的原型观和样例观第18-21页
   ·第二语言元音范畴习得第21-23页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元音的知觉关系第21-22页
     ·影响第二语言元音习得的因素第22-23页
   ·第二语言语音范畴习得的发展性第23-28页
     ·第二语言辅音与元音习得的发展性第23-25页
     ·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语音范畴发展的差异第25-28页
   ·第二语言语音范畴知觉与产出的关系第28-29页
   ·辅音知觉的特征加工及汉语辅音知觉特征第29-31页
     ·辅音知觉的特征加工第29-30页
     ·汉语辅音的知觉特征第30-31页
   ·汉泰塞擦音/擦音比较第31-36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擦音习得研究现状第36-38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假设第38-40页
第二章 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塞擦音/擦音的知觉同化第40-52页
   ·目的第40页
   ·方法第40-42页
     ·被试第40-41页
     ·实验材料第41-42页
     ·实验程序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8页
     ·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塞擦音/擦音知觉判断的基本状况第42-44页
     ·语音环境(后接元音)在跨语言辅音范畴知觉归类中的作用第44-45页
     ·目的语国L2学习时间在跨语言辅音范畴知觉归类中的作用第45-47页
     ·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塞擦音/擦音知觉判断的性质第47-48页
   ·讨论第48-52页
第三章 汉泰塞擦音/擦音的知觉语音相似度第52-63页
   ·目的第52-53页
   ·方法第53-55页
     ·被试第53页
     ·实验设计第53-54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实验程序第54页
     ·计分方法第54-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汉语z/j/zh与泰语不送气塞擦音的知觉语音相似度第55-56页
     ·汉语c/q/ch与泰语送气塞擦音的知觉语音相似度第56-57页
     ·汉语s/x/sh与泰语擦音的知觉语音相似度第57-58页
   ·讨论第58-63页
第四章 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塞擦音/擦音的知觉区分第63-78页
   ·目的第64-65页
   ·方法第65-70页
     ·被试第65-66页
     ·实验材料第66-68页
     ·实验程序第68-69页
     ·实验测量指标第69-70页
   ·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泰国学习者对汉语音节对比的知觉区分第70-71页
     ·泰国学习者对汉语辅音对比c-s、q-x、ch-sh的知觉区分第71-73页
     ·泰国学习者对汉语辅音对比zh-ch的知觉区分第73-74页
   ·讨论第74-78页
第五章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擦音的产出研究第78-91页
   ·目的第78-79页
   ·方法第79-80页
     ·被试第79页
     ·实验材料第79页
     ·实验程序第79-80页
     ·计分方法第80页
   ·结果与分析第80-88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面硬腭塞擦音的产出第80-82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面硬腭塞擦音产出的可懂度分析第80-81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面硬腭塞擦音产出的偏误分析第81-82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的产出第82-86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产出的可懂度分析第82-84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产出的偏误分析第84-86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舌面擦音的产出第86-88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舌面擦音产出的可懂度分析第86-87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舌面擦音产出的偏误分析第87-88页
   ·讨论第88-91页
第六章 理论探讨第91-95页
   ·泰国学习者对汉语辅音范畴的知觉同化第91-92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辅音范畴的心理表征第92-93页
   ·汉泰辅音知觉关系对汉语辅音知觉与产出的影响第93-94页
   ·泰国学习者汉语辅音知觉学习与产出学习第94-95页
第七章 结论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第95-97页
第八章 余论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附录第105-107页
后记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X+N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
下一篇: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