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古代词汇论文

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

致谢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1-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8页
   ·选题缘起及理论背景第16-33页
     ·选题缘起第16-19页
     ·理论背景第19-33页
   ·竺法护及其翻译佛经第33-39页
     ·竺法护简介第33-34页
     ·竺法护译经及其语言价值第34-36页
     ·有关竺法护译经的研究第36-39页
   ·研究意义、范围、方法、步骤及目标第39-48页
     ·研究意义第39-40页
     ·研究范围第40-44页
     ·研究方法第44-46页
     ·研究步骤第46-47页
     ·研究目标第47-48页
第2章 竺法护译经视觉动词语义场研究(上)第48-106页
   ·竺法护译经视觉动词语义场成员的使用频率及义位分布第48-50页
   ·竺法护译经视觉动词语义场成员的共时描写第50-63页
     ·看第50页
     ·视第50-51页
     ·见第51-52页
     ·观第52页
     ·睹第52-53页
     ·顾第53-55页
     ·覲第55页
     ·窥第55-56页
     ·览第56页
     ·临第56-57页
     ·眄第57-58页
     ·睥第58页
     ·睨第58页
     ·省第58-59页
     ·望第59-60页
     ·相第60页
     ·眴第60-61页
     ·瞻第61-63页
   ·视觉动词语义场成员在中土文献中的历时描写第63-103页
     ·看第63-65页
     ·视第65-69页
     ·见第69-72页
     ·观第72-74页
     ·睹第74-77页
     ·顾第77-80页
     ·覲第80-82页
     ·窥第82-85页
     ·览第85-87页
     ·临第87-90页
     ·眄第90-91页
     ·睥第91页
     ·睨第91-93页
     ·省第93-95页
     ·望第95-97页
     ·相第97-99页
     ·眴第99-100页
     ·瞻第100-103页
   ·视觉动词语义场成员的语义分析第103-106页
     ·范畴化理论的基本思想第103页
     ·视觉动词语义场成员语义的层级性第103-106页
第3章 竺法护译经视觉动词语义场研究(下)第106-146页
   ·竺法护译经视觉动词语义场的义位组合能力描写第106-120页
     ·看第106页
     ·视第106-109页
     ·睹第109-111页
     ·顾第111-112页
     ·观第112-113页
     ·见第113-115页
     ·覲第115页
     ·窥第115页
     ·览第115-116页
     ·临第116页
     ·眄第116页
     ·睥、睨第116页
     ·省第116-117页
     ·望第117页
     ·相第117页
     ·眴第117页
     ·瞻第117-120页
   ·视觉动词语义场义位在中土文献中的组合能力描写第120-144页
     ·看第120页
     ·视第120-124页
     ·睹第124-126页
     ·顾第126-128页
     ·观第128-130页
     ·见第130-132页
     ·覲第132-133页
     ·窥第133-135页
     ·览第135-136页
     ·临第136-137页
     ·眄第137-138页
     ·睥第138-139页
     ·睨第139页
     ·省第139-140页
     ·望第140-141页
     ·相第141页
     ·眴第141页
     ·瞻第141-144页
   ·小结第144-146页
第4章 竺法护译经听觉动词语义场研究第146-198页
   ·竺法护译经听觉动词语义场的描写第146-164页
     ·竺法护译经听觉动词语义场义位分布描写第146-149页
     ·竺法护译经听觉动词语义场成员的组合能力描写第149-161页
     ·小结第161-164页
   ·听觉动词语义场成员在中土文献中的历时演变描写第164-195页
     ·先泰时期第164-173页
     ·汉代时期第173-181页
     ·魏晋时期第181-189页
     ·听觉动词语义场的历时演变梳理第189-195页
   ·竺法护译经与魏晋中土文献中听觉动词语义场比较研究第195-198页
     ·语义场构成及义位分布第195页
     ·语义场中各成员组合情况比较分析第195-198页
第5章 竺法护译经其它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第198-220页
   ·竺法护译经嗅觉动词语义场研究第198-206页
     ·竺法护译经嗅觉动词语义场义位的分布描写第198-200页
     ·嗅觉动词语义场成员的历时演变描写第200-203页
     ·竺法护译经与魏晋中土文献中嗅觉动词语义场比较研究第203-206页
   ·竺法护译经味觉动词语义场研究第206-214页
     ·竺法护译经味觉动词语义场义位分布描写第206-208页
     ·味觉动词语义场成员的历时研究第208-212页
     ·竺法护译经与魏晋中土文献味觉动词语义场比较研究第212-214页
   ·竺法护译经触觉动词研究第214-220页
     ·竺法护译经触觉动词语义场义位分布描写第214-215页
     ·魏晋中土文献触觉动词语义场研究第215-216页
     ·触觉动词语义场词义演变的认知分析第216-220页
第6章 结语第220-234页
   ·各感觉动词语义场成员的历时演变情况第220-226页
     ·语义场成员义位的历时分布情况第220-225页
     ·各感觉动词语义场成员使用频率统计表第225-226页
   ·感觉动词语义场演变的特点和原因第226-234页
     ·感觉动词语义场历时演变的特点第226-229页
     ·感觉动词语义场历时演变的原因分析第229-232页
     ·语义场演变的其它相关问题第232-234页
参考文献第234-252页
简历第252页

论文共2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
下一篇: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