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从新的视角系统研究《说文》颜色字 | 第11-12页 |
·通过《说文》颜色字审视我国的颜色文化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据形系联的方法 | 第12页 |
·纵横比较的方法 | 第12页 |
·点而结合的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增强对汉字文化载体的认识 | 第12-13页 |
·印证汉字演化的规律 | 第13页 |
·在文字学、文化语言学中对《说文》颜色字进行系统研究 | 第13页 |
第2章 《说文》颜色字的界定、分类与演变 | 第13-30页 |
·《说文》颜色字的界定 | 第13-14页 |
·界定标准 | 第13-14页 |
·《说文》颜色字的具体分析 | 第14页 |
·《说文》颜色字的分类 | 第14-24页 |
·纯粹颜色字 | 第14-16页 |
·兼类颜色字 | 第16-24页 |
·《说文》颜色字的演变 | 第24-30页 |
·用字的变化 | 第24-25页 |
·意义的变化 | 第25-26页 |
·形体的变化 | 第26-30页 |
第3章 《说文》颜色字的取象构形 | 第30-40页 |
·《说文》颜色字的取象 | 第30-33页 |
·取象的方法 | 第30-31页 |
·取象的特点 | 第31-33页 |
·《说文》颜色字的构形 | 第33-40页 |
·象形字 | 第33-35页 |
·指事字 | 第35页 |
·会意字 | 第35-37页 |
·形声字 | 第37-40页 |
第4章 《说文》颜色字的文化阐释 | 第40-50页 |
·《说文》颜色字与颜色认知 | 第41-43页 |
·人体本身是颜色认知的参照 | 第41页 |
·染织、畜牧等相关的活动是颜色认知的爆发点 | 第41-42页 |
·采集、农耕方式是颜色认知的关联 | 第42页 |
·自然的生存环境是颜色认知的源泉 | 第42-43页 |
·《说文》颜色字与颜色崇拜 | 第43-46页 |
·“颜色”是沟通神鬼与人的媒介 | 第43-45页 |
·“颜色”是等级、尊卑的标志 | 第45-46页 |
·《说文》颜色字与视觉审美心理、思维意象 | 第46-50页 |
·颜色字与视觉审美心理 | 第46-48页 |
·颜色字与思维意象 | 第48-50页 |
第5章 《说文》颜色字的整体特点 | 第50-53页 |
·颜色字的数量多、分类细致 | 第50-51页 |
·颜色字的颜色义的呈现比附性强,呈现途径——先具体后抽象 | 第51页 |
·颜色字的颜色义来源途径多样化——引申、假借 | 第51页 |
·颜色字的颜色义表达具有模糊性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