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3 创新点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国内外产权及产权制度研究 | 第15-16页 |
2.2 国内外绩效研究 | 第16-18页 |
2.3 产权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18-19页 |
2.4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析 | 第19页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5.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9-20页 |
2.5.2 产权制度效率理论 | 第20页 |
2.5.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5.4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绩效分析 | 第23-47页 |
3.1 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 第23-25页 |
3.1.1 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经营与发展 | 第23-24页 |
3.1.2 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组织架构 | 第24-25页 |
3.2 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历程 | 第25-27页 |
3.2.1 国有股完全控股,内部资源分散 | 第25页 |
3.2.2 改变产权结构,缩减企业数量 | 第25-26页 |
3.2.3 搭建平台投资企业,构建“三会一层”治理结构 | 第26-27页 |
3.3 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7-33页 |
3.3.1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指标的规定 | 第27-29页 |
3.3.2 具体指标的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 | 第29-33页 |
3.4 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产制度改革绩效评价 | 第33-43页 |
3.4.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可测量指标具体计算 | 第33-34页 |
3.4.2 产权主体与经济效益分析 | 第34-36页 |
3.4.3 产权结构变动与资产运作效率分析 | 第36页 |
3.4.4 委托代理链与内部治理机制分析 | 第36-41页 |
3.4.5 利益相关性与激励效果分析 | 第41-43页 |
3.5 影响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绩效的产权制度原因 | 第43-47页 |
3.5.1 产权主体缺位扭曲企业经营行为 | 第43-44页 |
3.5.2 “一股独大”难以实现内部治理效果的突破 | 第44-45页 |
3.5.3 委托代理链冗长,利益相关性层层削弱导致激励受限 | 第45-46页 |
3.5.4 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不够,绩效评价机制仍受体制束缚 | 第46-47页 |
第四章 NG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的优化建议 | 第47-62页 |
4.1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47-49页 |
4.1.1 产权制度改革对绩效的积极影响 | 第47页 |
4.1.2 部分老问题尚未解决,整体绩效依旧低下 | 第47-48页 |
4.1.3 新问题产生,有待完善解决 | 第48-49页 |
4.2 提升产权制度改革对绩效积极影响的优化建议 | 第49-62页 |
4.2.1 进一步细化产权制度改革目标 | 第49-50页 |
4.2.2 优化产权制度改革模式,推进改制上市 | 第50-51页 |
4.2.3 明晰产权主体,国有资本产权“人格化” | 第51-53页 |
4.2.4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53-54页 |
4.2.5 多途径推进产权结构多元化 | 第54-56页 |
4.2.6 构建与战略目标相关、职责明确的考核体系 | 第56-61页 |
4.2.7 全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考评结果的应用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5.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