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符号对照表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细酸菌的耐盐机制 | 第13-18页 |
1.2.1 恢复胞内离子平衡 | 第13-14页 |
1.2.2 吸收或合成相容性溶质 | 第14-16页 |
1.2.3 改变细胞壁/膜组成 | 第16-17页 |
1.2.4 调节应激蛋白表达 | 第17页 |
1.2.5 调节胞内代谢平衡 | 第17-18页 |
1.3 盐应激协同保护作用 | 第18页 |
1.4 立体依据及意义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植物乳杆菌ST-Ⅲ耐盐能力的研究 | 第21-28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21-22页 |
2.2.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 第21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2.3.1 预培养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3.2 植物乳杆菌ST-Ⅲ耐盐能力测定 | 第22页 |
2.3.3 相容性溶质对植物乳杆菌ST-Ⅲ耐盐能力的影响 | 第22页 |
2.3.4 相容性溶质作用方式的确定 | 第22页 |
2.3.5 相容性溶质浓度的确定 | 第2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2.4.1 植物乳杆菌ST-Ⅲ耐盐能力的测定 | 第22-23页 |
2.4.2 相容性溶质对植物乳杆菌ST-Ⅲ耐盐能力的影响 | 第23-25页 |
2.4.3 相容性溶质作用方式的确定 | 第25-26页 |
2.4.4 相容性溶质浓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盐应激对植物乳杆菌ST-Ⅲ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28-52页 |
3.1 前言 | 第28-29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29-30页 |
3.2.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 第29页 |
3.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9页 |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9-3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0-37页 |
3.3.1 菌种培养及样品准备 | 第30页 |
3.3.2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30-35页 |
3.3.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36页 |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 | 第36-3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7-50页 |
3.4.1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37-39页 |
3.4.2 转录组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3.4.3 RT-PCR验证转录组结果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甘氨酸甜菜碱在植物乳杆菌ST-Ⅲ耐盐中的作用 | 第52-66页 |
4.1 前言 | 第52-53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53-54页 |
4.2.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 第53页 |
4.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53页 |
4.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3-5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4.3.1 菌种培养及样品准备 | 第54页 |
4.3.2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54页 |
4.3.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4页 |
4.3.4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 | 第54-5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4.4.1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55-57页 |
4.4.2 转录组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4.4.3 RT-PCR验证转录组结果 | 第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植物乳杆菌ST-Ⅲ耐盐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66-84页 |
5.1 前言 | 第66页 |
5.2 材料与设备 | 第66-67页 |
5.2.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 第66-67页 |
5.2.2 主要试剂 | 第67页 |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6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7-76页 |
5.3.1 培养基及生长条件 | 第67页 |
5.3.2 基因进化分析 | 第67-68页 |
5.3.3 细菌总DNA提取方法及目的基因扩增、纯化 | 第68-70页 |
5.3.4 大肠杆菌载体的构建 | 第70-73页 |
5.3.5 乳球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3-75页 |
5.3.6 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及耐盐能力的测定 | 第75-76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6-83页 |
5.4.1 基因进化分析 | 第76-77页 |
5.4.2 大肠杆菌载体的构建 | 第77-80页 |
5.4.3 乳酸菌载体的构建 | 第80-81页 |
5.4.4 RT-PCR分析基因在重组菌株中的表达 | 第81-82页 |
5.4.5 重组菌株耐盐能力的测定 | 第82-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盐应激对植物乳杆菌ST-Ⅲ耐酸、耐胆盐及粘附协同保护作用的研究 | 第84-101页 |
6.1 前言 | 第84-85页 |
6.2 材料与设备 | 第85页 |
6.2.1 供试菌株/细胞及培养基 | 第85页 |
6.2.2 主要试剂 | 第85页 |
6.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85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85-91页 |
6.3.1 菌种的培养 | 第85页 |
6.3.2 耐酸实验 | 第85-86页 |
6.3.3 胆盐耐受实验 | 第86页 |
6.3.4 细胞膜完整性测定 | 第86-87页 |
6.3.5 粘附实验 | 第87页 |
6.3.6 甘氨酸甜菜碱对植物乳杆菌ST-Ⅲ胆盐耐受及粘附能力的影响 | 第87-88页 |
6.3.7 盐应激提高植物乳杆菌ST-Ⅲ粘附能力的可能机制 | 第88-91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0页 |
6.4.1 酸耐受 | 第91页 |
6.4.2 胆盐耐受 | 第91-92页 |
6.4.3 细胞膜完整性检测 | 第92-94页 |
6.4.4 粘附实验 | 第94-95页 |
6.4.5 甘氨酸甜菜碱对植物乳杆菌ST-Ⅲ胆盐耐受及粘附能力的影响 | 第95-98页 |
6.4.6 盐应激提高植物乳杆菌ST-Ⅲ粘附能力的可能机制 | 第98-10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申请情况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