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附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英文縮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6页 |
1.1 食物过敏概述 | 第14-15页 |
1.1.1 食物过敏的定义 | 第14页 |
1.1.2 食物过敏的机理及临床表现 | 第14-15页 |
1.2 食物过敏原概述 | 第15-20页 |
1.2.1 食物过敏原的定义 | 第15页 |
1.2.2 食物过敏原的种类 | 第15-18页 |
1.2.3 降低食物致敏性的方法 | 第18-20页 |
1.3 过敏原表位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3.1 食物过敏原表位定义及种类 | 第20-21页 |
1.3.2 过敏原表位鉴定 | 第21页 |
1.3.3 生物信息学概述 | 第21-22页 |
1.3.4 生物信息学在过敏原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虾过敏原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1 虾过敏原种类及性质 | 第23-24页 |
1.4.2 虾过敏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5 本研究的立题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1.6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虾致敏蛋白PEN A1的提取、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6-36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26-2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1.3 溶液的配制 | 第27-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Pen a1提纯鉴定 | 第29页 |
2.2.2 多克隆抗体及表位抗体的制备 | 第29-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2.3.1 Pen a1纯化效果鉴定 | 第31-32页 |
2.3.2 兔血清测定 | 第32-34页 |
2.4 讨论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抗体检测辐照加热处理对PEN A1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36-45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1.2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3.1.3 溶液配制 | 第37-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3.2.1 Pen a1辐照及加热处理 | 第38页 |
3.2.2 辐照加热处理对Pen a1及五个抗原表位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3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3.3.1 处理方式及辐照剂量的确定 | 第38-39页 |
3.3.2 辐照及加热对Pen a1分子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3.3 辐照及加热对Pen a1及其表位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39-43页 |
3.4 讨论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表位多肽的突变及合成 | 第45-53页 |
4.1 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1 突变多肽的设计 | 第45-46页 |
4.2.2 表位突变多肽合成及鉴定分析 | 第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4.3.1 突变多肽的设计 | 第46页 |
4.3.2 表位突变肽合成及鉴定分析 | 第46-52页 |
4.4 讨论 | 第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突变肽致敏性的检测 | 第53-58页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53-54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5.1.2 材料与试剂 | 第53页 |
5.1.3 溶液配制 | 第53-5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5.2.1 竞争性免疫斑点法(DOT-BLOT) | 第54页 |
5.2.2 间接ELISA方法测定突变表位肽结合抗体的能力 | 第5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5.3.1 竞争性DOT-BLOT鉴定突变肽致敏性变化 | 第54-55页 |
5.3.2 间接ELISA检测突变表位肽致敏性变化 | 第55-56页 |
5.4 讨论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