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日语论文

中国规范性法律文本的特点及其翻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为例

摘要第6页
要旨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8-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9-10页
    2.1 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方面的先行研究第9页
    2.2 规范性法律文本翻译的相关先行研究第9页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译本的先行研究第9-10页
    2.4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0页
第3章 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研究第10-15页
    3.1 功能翻译理论概述第10-12页
        3.1.1 莱斯与功能翻译批评第10-11页
        3.1.2 弗米尔的目的论及其扩展第11页
        3.1.3 霍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第11-12页
        3.1.4 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第12页
    3.2 目的论三大原则与“功能加忠诚”原则第12-13页
        3.2.1 目的论三大原则第12-13页
        3.2.2 “功能加忠诚”原则第13页
    3.3 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第13-15页
第4章 法律文本类型研究第15-23页
    4.1 文本类型研究概述第15-16页
    4.2 法律文本的功能定位与法律文本的类型第16-17页
    4.3 规范性法律文本的类型功能及其语言特点第17-23页
        4.3.1 规范性法律文本的篇章结构第18-20页
        4.3.2 规范性法律文本的用词特点第20-21页
        4.3.3 规范性法律文本的用句特点第21-23页
第5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译例分析第23-42页
    5.1 篇章结构对比分析第23-25页
        5.1.1 标题及制定、公布和施行信息、目录第23-24页
        5.1.2 法律正文格式第24-25页
    5.2 用词对比分析第25-32页
        5.2.1 名词第25-30页
        5.2.2 代词第30-31页
        5.2.3 动词第31-32页
    5.3 用句对比分析第32-36页
        5.3.1 含有“应当……”的句型第32-34页
        5.3.2 含有“不得……”的句型第34-35页
        5.3.3 含有“可以……”的句型第35-36页
    5.4 内容对比分析第36-42页
        5.4.1 增译第36-37页
        5.4.2 漏译第37-39页
        5.4.3 前后不一致第39-42页
第6章 规范性法律文本的翻译第42-45页
    6.1 规范性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第42-44页
        6.1.1 精确性第42页
        6.1.2 同一性第42-43页
        6.1.3 严谨性第43页
        6.1.4 规范性第43-44页
    6.2 规范性法律文本翻译工作者所需要的素质第44-45页
        6.2.1 源语与目的语的语言素养第44页
        6.2.2 法律词汇的双语对应理解第44页
        6.2.3 必备的法律知识第44-45页
        6.2.4 广阔的知识面第45页
        6.2.5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第45页
第7章 结语及今后的课题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应论视阈下的旅游文本英译研究
下一篇:同传初学者的中日·日中漏译分析--基于同传课堂口译专项语料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