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新生代员工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领导宽恕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员工忠诚度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4 工作绩效研究现状第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2 研究框架第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8-25页
    2.1 新生代员工相关理论第18-20页
        2.1.1 新生代员工概念界定第18页
        2.1.2 新生代员工的特点第18-20页
    2.2 领导宽恕相关理论第20-21页
        2.2.1 宽恕的内涵第20页
        2.2.2 宽恕的类型及作用第20-21页
    2.3 员工忠诚度相关理论第21-23页
        2.3.1 员工忠诚度概念界定及维度划分第21-22页
        2.3.2 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第22-23页
    2.4 工作绩效相关理论第23-25页
        2.4.1 工作绩效的概念第23页
        2.4.2 工作绩效的维度划分第23-25页
第3章 理论模型及假设第25-29页
    3.1 研究模型第25页
    3.2 理论假设第25-29页
        3.2.1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的影响第25-26页
        3.2.2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第26-27页
        3.2.3 员工忠诚度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第27-28页
        3.2.4 员工忠诚度的中介作用第28-29页
第4章 研究设计第29-45页
    4.1 问卷预设计第29页
        4.1.1 领导宽恕量表第29页
        4.1.2 员工忠诚度量表第29页
        4.1.3 工作绩效量表第29页
    4.2 预设问卷数据收集第29-30页
    4.3 预设问卷信度检验第30-31页
    4.4 预设问卷效度检验第31-39页
        4.4.1 预设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第31-35页
        4.4.2 预设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35-39页
    4.5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第39-43页
        4.5.1 员工忠诚度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第39-41页
        4.5.2 工作绩效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第41-43页
    4.6 正式问卷数据收集第43-45页
第5章 数据分析第45-57页
    5.1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的影响第45-47页
        5.1.1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作用路径分析第45页
        5.1.2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假设模型适配度分析第45-46页
        5.1.3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影响结果分析第46-47页
    5.2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第47-49页
        5.2.1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绩效作用路径分析第47-48页
        5.2.2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绩效假设模型适配度分析第48页
        5.2.3 领导宽恕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结果分析第48-49页
    5.3 员工忠诚度中介效应分析第49-57页
        5.3.1 态度忠诚中介效应分析第49-51页
        5.3.2 行为忠诚中介效应分析第51-54页
        5.3.3 员工忠诚度中介效应结果分析第54-56页
        5.3.4 员工忠诚度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第56-57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57-61页
    6.1 研究结论第57-59页
    6.2 管理启示第59页
    6.3 创新点第59-60页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71页
附录2 调查问卷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研究
下一篇:实物期权法在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