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关于实物期权理论 | 第11-12页 |
1.2.2 关于实物期权应用 | 第12-13页 |
1.2.3 关于实物期权法在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新技术企业并购理论与实物期权理论 | 第17-22页 |
2.1 高新技术企业并购理论 | 第17-19页 |
2.1.1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企业并购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3 企业并购的动因 | 第19页 |
2.2 实物期权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实物期权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实物期权的类型 | 第20-21页 |
2.2.3 实物期权的应用特征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实物期权法在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8页 |
3.1 传统估值法的缺陷 | 第22-24页 |
3.1.1 成本法的局限性 | 第22页 |
3.1.2 市场法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3.1.3 收益法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3.2 应用实物期权法评估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价值的比较优势 | 第24页 |
3.3 实物期权法的适用性 | 第24-25页 |
3.4 实物期权法的局限性 | 第25页 |
3.5 实物期权模型 | 第25-28页 |
3.5.1 B-S模型 | 第25-26页 |
3.5.2 二叉树模型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对实物期权法的认识误区以及运用实物期权法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4.1 对实物期权法的认识误区 | 第28-30页 |
4.2 实物期权法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博琪集团并购研控科技的案例分析 | 第32-43页 |
5.1 案例简介 | 第32-33页 |
5.1.1 并购背景和双方的基本情况 | 第32页 |
5.1.2 并购动因分析 | 第32-33页 |
5.2 并购价值的评估 | 第33-42页 |
5.2.1 收益法对研控科技现有获利能力价值的计算 | 第33-39页 |
5.2.2 实物期权法对研控科技潜在获利能力价值的计算 | 第39-42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2 建议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