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导言 | 第9-17页 |
|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 1、选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 2、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 | 第10-12页 |
| 2、系统性科学思想与大成智慧工程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3、实验班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三) 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 第15-17页 |
| 1、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5页 |
| 2、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一、大成智慧型人才培养研究 | 第17-21页 |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 1、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 第17页 |
| 2、通才、专才、复合型人才 | 第17-19页 |
| 3、大成智慧型人才 | 第19页 |
| (二) 大成智慧型人才的三维特征 | 第19-21页 |
| 二、大成智慧型人才的培养何以可能 | 第21-31页 |
| (一) 大成智慧型人才培养的背景探究 | 第21-24页 |
| 1、政策背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 | 第21-22页 |
| 2、社会背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的实施 | 第22-23页 |
| 3、学科背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 (二) 大成智慧型人才培养的主客观条件 | 第24-31页 |
| 1、文化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 第24-26页 |
| 2、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 第26-30页 |
| 3、钱学森优秀的品质 | 第30-31页 |
| 三、现实探讨——对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的个案研究 | 第31-69页 |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31-35页 |
| 1、调查目的 | 第31页 |
| 2、调查对象 | 第31-34页 |
| 3、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4-35页 |
| 4、访谈 | 第35页 |
| (二)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第35-69页 |
|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第35-37页 |
| 2、学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认识 | 第37-47页 |
| 3、学生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认识 | 第47-57页 |
| 4、学生对本专业师资状况的认识 | 第57-59页 |
| 5、学生对本专业教学方式的认识 | 第59-63页 |
| 6、学生对本专业考核方式的认识 | 第63-67页 |
| 7、学生对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了解程度 | 第67-69页 |
| 四、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69-73页 |
| (一)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 1、课程设置缺乏弹性 | 第69页 |
| 2、分流制度不够灵活 | 第69-70页 |
| 3、“两院”管理责任不明 | 第70-71页 |
| (二) 完善钱学森实验班人才培养的对策 | 第71-73页 |
| 1、科学建构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教学方式改革 | 第71页 |
| 2、合理制定选考制度,大力完善动态进出机制 | 第71-72页 |
| 3、严格明确管理责任,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理念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录一 | 第78-80页 |
| 附录二 | 第80-83页 |
| 附录三 | 第83-85页 |
| 附录四 | 第85-86页 |
| 附录五 | 第86-87页 |
| 附录六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