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阴声韵在河曲方言中的变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河曲概况和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1.3 本课题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4 实施方案 | 第12-13页 |
1.5 河曲方言语音系统 | 第13-16页 |
2 果摄和假摄在河曲方言今读及其变化 | 第16-30页 |
2.1 果摄在河曲方言的今读 | 第16-17页 |
2.2 果摄在河曲方言的变化 | 第17-22页 |
2.3 果摄主元音演变 | 第22-23页 |
2.4 果摄特殊读音 | 第23-24页 |
2.5 假摄在河曲方言的今读 | 第24-25页 |
2.6 假摄在河曲方言的变化 | 第25-27页 |
2.7 果摄和假摄的合流 | 第27-30页 |
3 遇摄在河曲方言今读及其变化 | 第30-36页 |
3.1 遇摄在河曲方言的今读 | 第30-31页 |
3.2 遇摄在河曲方言的变化 | 第31-32页 |
3.3 遇摄和流摄的合流 | 第32-36页 |
4 蟹摄和止摄在河曲方言今读及其变化 | 第36-49页 |
4.1 蟹摄在河曲方言的今读 | 第36-38页 |
4.2 蟹摄在河曲方言的变化 | 第38-41页 |
4.3 止摄在河曲方言的今读 | 第41-43页 |
4.4 止摄在河曲方言的变化 | 第43-44页 |
4.5 蟹摄和止摄的合流 | 第44-49页 |
5 效摄和流摄在河曲方言今读及其变化 | 第49-54页 |
5.1 效摄在河曲方言的今读 | 第49页 |
5.2 效摄在河曲方言的变化 | 第49-51页 |
5.3 流摄在河曲方言的今读 | 第51页 |
5.4 效摄在河曲方言的变化 | 第51-52页 |
5.5 效摄和流摄的合流 | 第52-54页 |
6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