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法制题材电影研究(2000-2010年)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1章 新世纪中国法制题材电影概观 | 第12-16页 |
1.1 法制题材电影及其界定 | 第12-13页 |
1.2 图像转向与法制题材电影 | 第13-16页 |
第2章 扬善惩恶的电影主题 | 第16-26页 |
2.1 善与恶的叙事主题 | 第16-19页 |
2.1.1 对善的褒扬 | 第16-18页 |
2.1.2 对恶的揭露 | 第18-19页 |
2.2 心灵的斗争与徘徊 | 第19-22页 |
2.2.1 人性善的回归 | 第19-20页 |
2.2.2 善恶边界的反思 | 第20-22页 |
2.3 行为的迷失与认同 | 第22-26页 |
2.3.1 对理想的寻找 | 第22-24页 |
2.3.2 对生命的救赎 | 第24-26页 |
第3章 真美统一的镜像风格 | 第26-38页 |
3.1 现实主义的拓展 | 第26-29页 |
3.1.1 真实的视听 | 第26-28页 |
3.1.2 写实的镜头 | 第28-29页 |
3.2 个性化影像的探索 | 第29-35页 |
3.2.1 拼贴与惊奇 | 第29-30页 |
3.2.2 本文间性与记忆 | 第30-32页 |
3.2.3 元电影与互动 | 第32-35页 |
3.3 本土化影像的建构 | 第35-38页 |
3.3.1 画面与构图的感性表达 | 第35-37页 |
3.3.2 象征与隐喻的暗示作用 | 第37-38页 |
第4章 影像背后深沉的意蕴表达 | 第38-49页 |
4.1 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与交融 | 第38-41页 |
4.1.1 现代法治与传统人治观念的冲突 | 第38-40页 |
4.1.2 现代法治与传统道德观念的交融 | 第40-41页 |
4.2 理性的抉择 | 第41-45页 |
4.2.1 观念的转变 | 第42-43页 |
4.2.2 审慎的选择 | 第43-45页 |
4.3 聚焦现实 | 第45-49页 |
4.3.1 对现实的关注 | 第45-47页 |
4.3.2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