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背景 | 第9-10页 |
1.1.2 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0-13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3-21页 |
2.1 员工开发、培训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2.2 员工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2.3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研究 | 第15-18页 |
2.4 主要培训理论介绍 | 第18-19页 |
2.5 薪酬理论介绍 | 第19-21页 |
3 H公司现有科技型人员管理现状 | 第21-33页 |
3.1 H公司概述 | 第21-23页 |
3.1.1 H公司简介 | 第21-22页 |
3.1.2 行业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3.1.3 H公司发展战略 | 第23页 |
3.2 H公司科技人员特点 | 第23-26页 |
3.2.1 科技型人员的范围 | 第23页 |
3.2.2 H公司科技型人员性格特点与职业特点 | 第23-24页 |
3.2.3 H公司科技型人员能力特点 | 第24-26页 |
3.3 H公司科技型人员管理现状 | 第26-29页 |
3.3.1 科技型人员总量情况指标 | 第26-27页 |
3.3.2 科技型人员分类指标 | 第27-29页 |
3.3.3 科技型人员2010-2012年流动情况指标 | 第29页 |
3.4 H公司科技型人员培养与培训现状描述 | 第29-30页 |
3.5 H公司科技型人员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0-33页 |
3.5.1 缺乏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与长期规划 | 第30-31页 |
3.5.2 难以引进行业高端经验丰富的科技型人员 | 第31页 |
3.5.3 忽视对科技型人才培养的投入 | 第31-32页 |
3.5.4 缺乏“激励、关怀”与“学习型组织”文化 | 第32-33页 |
4 H公司科技人员培养存在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 第33-36页 |
4.1 外部原因分析 | 第33页 |
4.1.1 公司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利影响 | 第33页 |
4.1.2 工资福利与南方同行相比缺乏竞争力 | 第33页 |
4.2 内部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4.2.1 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 | 第33-34页 |
4.2.2 没有建立公开、透明的收入分配制度与考核制度 | 第34页 |
4.2.3 没有建立适合于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 | 第34页 |
4.2.4 没有建立系统的人员培养、培训体系及配套激励机制 | 第34-36页 |
5 科技型人员培养方案设计 | 第36-50页 |
5.1 科技型人员培养职业发展通道设计 | 第36-37页 |
5.2 科技型人员培养方案设计 | 第37-44页 |
5.2.1 科技型人员培养方案设计思路及规划 | 第37页 |
5.2.2 H公司科技型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第37-42页 |
5.2.3 H公司科技型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培训体系设计方案 | 第42-43页 |
5.2.4 H公司科技型人才阶梯式人才储备培养方案 | 第43-44页 |
5.3 科技型人员培养方案配套方案设计 | 第44-47页 |
5.3.1 科技型人员薪酬、绩效、激励方案设计 | 第44-46页 |
5.3.2 科技型人员晋升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5.3.3 外部引进高端科技型人员方案 | 第47页 |
5.3.4 营造科技人员培养环境 | 第47页 |
5.4 H公司科技型人员培养方案运行及控制 | 第47-50页 |
5.4.1 H公司科技型人员培养方案运行的预期结果 | 第47-48页 |
5.4.2 H公司科技型人员培养方案运行实施计划 | 第48页 |
5.4.3 H公司科技型人员培养方案运行的控制措施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A 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测试16种人格类型 | 第53-55页 |
附录B H公司科技型人员胜任力模型 | 第55-61页 |
附表C H公司科技型人员宽带式技术薪酬体系(基本工资)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