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外源NO对草莓果实品质影响及诱导抗病性机理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词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 草莓果实采后生理变化及主要病害第13-16页
        1.1 草莓果实采后生理变化第13-15页
            1.1.1 呼吸生理第13-14页
            1.1.2 乙烯(ethylene,Eth)生理第14页
            1.1.3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理第14-15页
        1.2 草莓果实采后主要病害第15-16页
            1.2.1 灰霉病第15页
            1.2.2 炭疽病第15-16页
            1.2.3 白粉病第16页
    2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2.1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概念第16-17页
        2.2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诱导因子第17-18页
            2.2.1 生物因子第17-18页
            2.2.2 物理因子第18页
            2.2.3 化学因子第18页
        2.3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机制第18-20页
            2.3.1 组织病理学机制第19页
            2.3.2 生理生化机制第19-20页
            2.3.3 分子机制第20页
    3 外源NO处理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第20-21页
    4 外源NO处理在诱导果蔬抗病性中的应用第21-22页
    5 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5页
        5.1 立题背景第22-23页
        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5.2.1 外源NO处理对草莓果实腐烂和品质的影响第23页
            5.2.2 外源NO对草莓果实品质的调控机制第23页
            5.2.3 外源NO对草莓果实抗病的调控机制第23-25页
第二章 不同处理方式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第25-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1.1 材料第25-26页
        1.2 NO气体的制备第26页
        1.3 处理方式第26页
            1.3.1 外源NO熏蒸处理的最佳浓度第26页
            1.3.2 SNP浸泡处理的最佳浓度第26页
        1.4 测定方法第26-27页
            1.4.1 腐烂指数和腐烂率测定第27页
            1.4.2 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测定第27页
            1.4.3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第27页
        1.5 数据统计分析及作图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2.1 NO处理对草莓果实腐烂指数的影响第27-28页
        2.2 SNP处理对草莓果实腐烂指数的影响第28页
        2.3 不同处理方式对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第28-30页
        2.4 不同处理方式对草莓果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第30页
        2.5 不同处理方式对草莓果实腐烂率和腐烂指数的影响第30-31页
    3 讨论第31-32页
    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外源NO对草莓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以及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第33-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1.1 材料第34页
        1.2 处理第34页
        1.3 测定方法第34-35页
            1.3.1 腐烂指数和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的测定第34页
            1.3.2 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第34页
            1.3.3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4页
            1.3.4 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第34-35页
            1.3.5 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PAL、4-CL、C4H、CHI)第35页
        1.4 数据分析第35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2.1 NO处理对草莓果实腐烂率和腐烂指数的影响第35-37页
        2.2 NO处理对草莓果实MDA含量和LOX活性的影响第37页
        2.3 NO处理对草莓果实总酚、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2.4 NO处理对草莓果实PAL、4-CL、C4H和CHI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3 讨论第39-40页
    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外源NO诱导草莓果实抗灰霉病的抗病机理第41-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1.1 材料第42页
        1.2 处理第42页
        1.3 测定方法第42-43页
            1.3.1 病斑直径、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的测定第42-43页
            1.3.2 抗坏血酸、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第43页
            1.3.3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43页
            1.3.4 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第43页
            1.3.5 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SOD、APX、CAT活性的测定第43页
            1.3.6 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PAL、4-CL、C4H、CHI)第43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2.1 NO处理对草莓果实病斑直径的影响第43-44页
        2.2 NO处理对草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2.3 NO处理对活性氧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2.4 NO处理对膜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影响第46页
        2.5 NO处理对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2.6 NO处理对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2.7 NO处理对草莓果实病程相关蛋白的影响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1页
    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5页
全文总结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考评体系及责任矩阵的房地产企业安全风险分析
下一篇:蓝莓叶多酚抗氧化活性及其降压、降脂、护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