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背景以及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第二章 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深度学习定义 | 第23页 |
2.2 网络环境下的深度学习 | 第23-24页 |
2.3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 | 第24-25页 |
2.4 深度学习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2.4.1 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25页 |
2.4.2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5-26页 |
2.4.3 新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问卷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 | 第27-34页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7-29页 |
3.1.1 调查问卷的维度 | 第27-28页 |
3.1.2 调查问卷的构成 | 第28-29页 |
3.1.3 调查问卷的量表 | 第29页 |
3.2 调查对象与实施 | 第29-30页 |
3.2.1 调查抽样 | 第29-30页 |
3.2.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0页 |
3.3 信度效度检验 | 第30-34页 |
3.3.1 信度检验 | 第30-32页 |
3.3.2 效度检验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深度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第34-43页 |
4.1 深度学习认识维度的分析 | 第35-36页 |
4.2 学习的驱动力维度的分析 | 第36-37页 |
4.3 学习资源使用维度的分析 | 第37页 |
4.4 知识建构理解维度的分析 | 第37-38页 |
4.5 问题解决能力维度的分析 | 第38-39页 |
4.6 沟通交流情况维度的分析 | 第39页 |
4.7 深度学习现状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8 大学生深度学习现状小结 | 第40-43页 |
第五章 大学生深度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60页 |
5.1 主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5.2 回归分析 | 第44-52页 |
5.2.1 深度学习现状得分 | 第45-46页 |
5.2.2 深度学习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6-52页 |
5.3 归纳总结分析 | 第52-58页 |
5.3.1 分析模型的确定 | 第52页 |
5.3.2 学业挑战水平因素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5.3.2.1 大学生整体学业挑战水平分析 | 第52-53页 |
5.3.2.2 大学生学业挑战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53-54页 |
5.3.3 沟通交流频度因素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5.3.3.1 大学生整体沟通交流频度分析 | 第54页 |
5.3.3.2 大学生沟通交流频度的专业类别差异分析 | 第54-55页 |
5.3.4 主动合作水平因素影响分析 | 第55-56页 |
5.3.4.1 大学生整体主动合作水平分析 | 第55-56页 |
5.3.4.2 大学生主动合作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56页 |
5.3.5 深度加工水平因素影响分析 | 第56-57页 |
5.3.6 反思评价水平因素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5.4 大学生深度学习影响因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 第60-65页 |
6.1 培养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 第61-62页 |
6.2 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 第62页 |
6.3 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 第62页 |
6.4 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深度加工能力 | 第62-63页 |
6.5 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第63页 |
6.6 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动合作及沟通交流能力 | 第63-64页 |
6.7 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评价和反思能力 | 第64-65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7.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5-66页 |
7.3 未来展望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