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9页 |
1.2 问题研究 | 第9-10页 |
1.2.1 高职院校课程特点 | 第9页 |
1.2.2 高职院校机房特点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现状 | 第10-13页 |
1.3.1 云桌面国外现状 | 第10-11页 |
1.3.2 云桌面国内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1.6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技术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技术支持 | 第16-18页 |
2.1.1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 第16-17页 |
2.1.2 服务器虚拟化与桌面虚拟化 | 第17页 |
2.1.3 云桌面技术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2.2.2 认知灵活性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教辅平台分析与设计 | 第21-42页 |
3.1 不同教辅环境对比分析 | 第21-25页 |
3.1.1 传统环境下的教辅特点 | 第21-22页 |
3.1.2 云桌面环境下的教辅特点 | 第22-25页 |
3.2 基于C-IAP解决方案 | 第25-28页 |
3.2.1 C-IAP账号分配方案 | 第25-26页 |
3.2.2 C-IAP应用方案 | 第26-28页 |
3.3 基于C-IAP设计的需求分析 | 第28页 |
3.4 C-IAP整体设计 | 第28-29页 |
3.5 C-IAP虚拟平台部署 | 第29-31页 |
3.5.1 C-IAP部署 | 第29-31页 |
3.5.2 C-IAP资源池 | 第31页 |
3.6 C-IAP场景设计 | 第31-38页 |
3.6.1 C-IAP场景分类 | 第31-32页 |
3.6.2 C-IAP场景功能模块设计 | 第32-38页 |
3.7 C-IAP创建课程模板 | 第38-39页 |
3.8 C-IAP教学模式创新 | 第39-40页 |
3.9 C-IAP非功能设计 | 第40-42页 |
3.9.1 传统PC管理 | 第40页 |
3.9.2 C-IAP软硬件管理 | 第40-41页 |
3.9.3 C-IAP性能特点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C-IAP的《室内设计》课程实例 | 第42-60页 |
4.1 基于C-IAP的《室内设计》课程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4.1.1 学习需求分析 | 第42页 |
4.1.2 学习者特征分析 | 第42页 |
4.1.3 技术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4.2 基于C-IAP的《室内设计》教学目标制定及教学任务 | 第43页 |
4.2.1 教学目标 | 第43页 |
4.2.2 教学任务 | 第43页 |
4.3 教学策略制定 | 第43-44页 |
4.4 教学资源建设 | 第44-47页 |
4.4.1 资源建设原则 | 第44页 |
4.4.2 资源建设分类 | 第44页 |
4.4.3 资源部署 | 第44-47页 |
4.5 平台支持 | 第47-50页 |
4.5.1 模板创建 | 第47-48页 |
4.5.2 课程教学管理 | 第48-50页 |
4.6 教学支持 | 第50-54页 |
4.6.1 个性化教学活动设计 | 第50-52页 |
4.6.2 教学方式设计 | 第52-53页 |
4.6.3 教学评价设计 | 第53-54页 |
4.7 学习支持 | 第54-58页 |
4.7.1 个性化学习设计 | 第54-56页 |
4.7.2 个性化学习方式设计 | 第56页 |
4.7.3 学习评价设计 | 第56-58页 |
4.8 基于C-IAP《室内设计》课程教与学融合 | 第58页 |
4.9 软硬件资源优化 | 第58-59页 |
4.10 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 第59-60页 |
第五章 C-IAP评价分析与更新 | 第60-66页 |
5.1 C-IAP与传统模式方案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5.2 C-IAP与传统教辅平台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5.3 C-IAP与传统教辅平台扩展性评价分析 | 第62-63页 |
5.4 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分析 | 第63-64页 |
5.5 学习效果评价比较分析 | 第64-65页 |
5.6 C-IAP更新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