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低等级公路镇村段行人过街特性 | 第18-30页 |
2.1 交通环境及道路条件 | 第18-20页 |
2.2 行人过街特征分析 | 第20-25页 |
2.2.1 过街穿越行为 | 第20页 |
2.2.2 过街反应过程 | 第20-21页 |
2.2.3 过街行为微观特征 | 第21-23页 |
2.2.4 可穿越间隙 | 第23-24页 |
2.2.5 可接受等待时间 | 第24-25页 |
2.3 行人事故数据分析 | 第25-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低等级公路镇村段行人过街特性建模 | 第30-56页 |
3.1 交通调查 | 第30-45页 |
3.1.1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 第30-32页 |
3.1.2 调查数据统计 | 第32-45页 |
3.2 数学模型 | 第45-55页 |
3.2.1 logit模型 | 第45-48页 |
3.2.2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1页 |
3.2.3 模型建立 | 第51-54页 |
3.2.4 模型分析对比 | 第54-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低等级公路镇村段行人过街设施设置 | 第56-76页 |
4.1 行人过街设施类型及特点 | 第56-60页 |
4.1.1 物理措施(交通静化措施) | 第56-57页 |
4.1.2 优先性设施 | 第57-59页 |
4.1.3 特殊群体保护设施——学校过街横道(Kea crossing) | 第59-60页 |
4.2 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的考虑因素 | 第60-69页 |
4.2.1 行人过街服务水平 | 第60-66页 |
4.2.2 行人过街安全性 | 第66-69页 |
4.2.3 特殊行人群体保护 | 第69页 |
4.3 行人过街设施设置流程 | 第69-73页 |
4.3.1 基于行人过街服务水平的选型方法 | 第69-71页 |
4.3.2 基于行人过街安全的选型方法 | 第71-72页 |
4.3.3 基于特殊行人群体保护需求的选型 | 第72-73页 |
4.4 行人过街设施间距确定方法 | 第73-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76-81页 |
5.1 道路概况 | 第76-77页 |
5.2 过街设施设置方案及分析 | 第77-80页 |
5.2.1 无过街设施时的行人延误 | 第77-78页 |
5.2.2 设置物理措施 | 第78-79页 |
5.2.3 设置人行横道 | 第79-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81-8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附件1——低等级公路镇村段行人过街行为调查问卷 | 第88-89页 |
附件2——调查地点情况(由调查人员填写)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