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面向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动词重叠式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1-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15页
    第四节 相关理论基础第15-16页
        一、偏误分析理论第15-16页
        二、二语习得理论第16页
        三、教学设计理论第16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文献资料法:第16-17页
        二、对比分析法:第17页
        三、综合分析法:第17-18页
第二章 泰国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习得偏误类型分析第18-36页
    第一节 泰国留学生使用动词重叠式的情况第18-22页
        一、各形式偏误情况第19-20页
        二、初级阶段学生的偏误情况第20页
        三、中级阶段学生的偏误情况第20-21页
        四、高级阶段学生的偏误情况第21页
        五、各阶段偏误率对比第21-22页
    第二节 遗漏偏误第22-26页
        一、该重叠的没有重叠第22-24页
        二、遗漏标点符号第24页
        三、遗漏句法成分第24-26页
    第三节 误加偏误第26-30页
        一、不该重叠的重叠第26-28页
        二、误加句法成分第28-29页
        三、误加动态助词“着”、“了”第29-30页
    第四节 误代偏误第30-34页
        一、AA式与A一A式的误代第30-31页
        二、A一A式与A了A式的误代第31-33页
        三、A一A式误代为A着A着式第33页
        四、AAB式误代为AABB式、ABAB式第33页
        五、语义误代第33-34页
    第五节 错序偏误第34-36页
        一、句法成分错序第34-35页
        二、连动句动词重叠错序第35-36页
第三章 泰国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习得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第36-50页
    第一节 偏误原因分析第36-40页
        一、动词重叠式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36-37页
        二、母语负迁移第37-38页
        三、目的语规则泛化第38-39页
        四、教学方法及学习观念不当第39-40页
    第二节 教学启示第40-45页
        一、教材方面第40-42页
        二、教师教学方面第42-45页
    第三节 对泰国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教学方法的思考第45-50页
        一、主题主线法第45-46页
        二、语境代入法第46-47页
        三、教学方法对比实验法第47-50页
第四章 泰国留学生动词重叠式教学设计第50-74页
    第一节 泰国留学生初级阶段AA式、A一A式的教案设计第50-57页
        一、课型与课时第50-51页
        二、教学目标第51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第51页
        四、教学原则第51页
        五、教学方法第51页
        六、教材选择第51-52页
        七、教学过程第52-55页
        八、教学设计分析第55-57页
    第二节 泰国留学生中级阶段A了A式、A着A着式的教案设计第57-64页
        一、课型与课时第57-58页
        二、教学目标第58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第58页
        四、教学原则第58页
        五、教学方法第58页
        六、教材选择第58-59页
        七、教学过程第59-62页
        八、教学设计分析第62-64页
    第三节 泰国留学生高级阶段动词重叠式提升巩固的专题教学设计第64-71页
        一、课型与课时第65页
        二、教学目标第65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第65页
        四、教学原则第65-66页
        五、教学方法第66页
        六、教学内容第66页
        七、教学过程第66-69页
        八、教学设计分析第69-71页
    第四节 教学设计的评估与反思第71-74页
        一、按照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第71-72页
        二、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第72页
        三、教学手段使用灵活第72-73页
        四、本文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语第74-76页
    一、总结第74-75页
    二、本文不足之处第75页
    三、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第78-84页
    附录A第78-82页
    附录B第82-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笔花鸟画的传统构成形式在我作品中的运用
下一篇: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赴泰实习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