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变循环发动机建模与控制方法综述 | 第20-32页 |
2.1 变循环发动机部件级建模方法 | 第20-22页 |
2.1.1 发动机部件级模型 | 第20-21页 |
2.1.2 Matlab部件级建模技术研究 | 第21-22页 |
2.2 基于变循环发动机的动态模型辨识方法 | 第22-27页 |
2.2.1 线性模型拟合方法 | 第22-25页 |
2.2.2 非线性动态模型辨识方法 | 第25-27页 |
2.3 变循环发动机控制策略方法 | 第27-31页 |
2.3.1 传统多变量控制方法 | 第27-29页 |
2.3.2 非线性控制方法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基于Matlab的变循环发动机建模思想 | 第32-45页 |
3.1 变循环发动机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3.2 变循环发动机建模关键技术 | 第33-35页 |
3.2.1 前段风扇建模技术 | 第33-34页 |
3.2.2 模式选择活门 | 第34-35页 |
3.2.3 各部件特性曲线获取 | 第35页 |
3.3 基于Simulink的变循环发动机部件级建模 | 第35-44页 |
3.3.1 部件模型 | 第36-41页 |
3.3.2 模型的稳态与动态求解 | 第41-43页 |
3.3.3 模型仿真验证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变循环发动机非线性模型辨识方法研究 | 第45-67页 |
4.1 非线性模型辨识的基本条件 | 第45-47页 |
4.1.1 模型输入输出变量选择 | 第45-46页 |
4.1.2 模型辨识信号与数据选取 | 第46-47页 |
4.2 基于NARX的模型辨识方法 | 第47-53页 |
4.2.1 线性模块、非线性模块并联的NARX辨识 | 第47-51页 |
4.2.2 基于动态神经网络NARX模型辨识 | 第51-53页 |
4.3 基于Hammerstein-Wiener结构的模型辨识 | 第53-57页 |
4.3.1 Hammerstein-Wiener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53-55页 |
4.3.2 基于Hammerstein-Wiener模型的非线性辨识仿真 | 第55-57页 |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递推模型辨识 | 第57-63页 |
4.4.1 基于Hammerstein-Wiener模型的递推模型 | 第57-58页 |
4.4.2 基于遗传算法参数辨识思想 | 第58-61页 |
4.4.3 基于遗传算法的递推模型辨识仿真 | 第61-63页 |
4.5 全包线范围模型辨识适用性分析 | 第63-66页 |
4.5.1 飞行包线分割方法 | 第64-65页 |
4.5.2 飞行包线内精度验证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变循环发动机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 第67-78页 |
5.1 广义预测控制介绍 | 第67-72页 |
5.1.1 控制系统描述 | 第67-69页 |
5.1.2 广义预测控制性能指标 | 第69-71页 |
5.1.3 非线性预测控制器设计 | 第71-72页 |
5.2 变循环发动机控制策略仿真 | 第72-77页 |
5.2.1 广义预测控制器设计 | 第72-74页 |
5.2.2 基于变循环发动机广义预测控制仿真 | 第74-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总结和展望 | 第78-81页 |
6.1 总结与创新点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附录 1:模型动态仿真曲线 | 第89-92页 |
附录 2: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模型验证对比曲线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