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研究--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问题提出第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生长点第14-15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1.3.1 流动儿童第15页
        1.3.2 民办子弟学校第15-16页
        1.3.3 公共产品第16页
        1.3.4 公共教育服务第16页
        1.3.5 政府购买公共教育服务第16-17页
    1.4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1 理论意义第17页
        1.4.2 现实意义第17-18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1.5.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5.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理论基础与内涵解读第20-29页
    2.1 理论基础:公共产品理论第20-21页
    2.2 民办子弟学校提供的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属于公共教育服务第21-24页
        2.2.1 民办子弟学校提供的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第21-23页
        2.2.2 民办子弟学校提供的义务教育属于公共教育服务第23-24页
    2.3 政府应该承担民办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财政责任第24-26页
        2.3.1 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的责任第24-25页
        2.3.2 保障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义务第25-26页
    2.4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内涵解读第26-29页
        2.4.1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实现生产者与提供者角色分离第26-27页
        2.4.2 购买主体、购买客体、购买内容、购买方式是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四要素第27页
        2.4.3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目的是保障流动儿童入学机会,促进民办子弟学校发展第27-29页
第三章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现状与问题第29-43页
    3.1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现状第29-38页
        3.1.1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政策与实践第29-32页
        3.1.2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认知与需求——以南宁市扶壮学校为例第32-38页
    3.2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问题第38-43页
        3.2.1 理念认知不充分第38-39页
        3.2.2 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第39-40页
        3.2.3 制度设计不合理第40页
        3.2.4 政策执行不力第40-41页
        3.2.5 缺乏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第41-43页
第四章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建议第43-51页
    4.1 切实转变观念,明确政府角色与职能第43-44页
        4.1.1 改变对流动儿童与民办子弟学校的认识第43-44页
        4.1.2 转变执政理念,明确角色与职能第44页
    4.2 完善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法律规范第44-46页
    4.3 健全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制度体系第46-48页
        4.3.1 健全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流程第46页
        4.3.2 明确民办子弟学校的准入标准第46-47页
        4.3.3 实现非契约购买模式向契约购买模式的转变第47-48页
        4.3.4 建立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财政保障制度第48页
    4.4 加大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的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第48-49页
    4.5 加强内外部监督,实施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1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研究》问卷调查(教师卷)第54-57页
附录2 《政府购买民办子弟学校学位研究》访谈提纲第57-59页
    一、对民办子弟学校领导的访谈第57页
    二、对流动儿童家长的访谈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研究
下一篇:大学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