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1 胜任特征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 第12-17页 |
1.1.1 中职学校 | 第12页 |
1.1.2 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课教师 | 第12页 |
1.1.3 胜任特征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1.4 胜任特征模型概念界定 | 第13页 |
1.1.5 胜任特征模型分类 | 第13-15页 |
1.1.6 胜任特征建模主要方法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关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研究 | 第17-23页 |
1.2.1 国内关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研究 | 第17-21页 |
1.2.2 国外关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研究 | 第21页 |
1.2.3 国内外关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研究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3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2.2.1 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2.2.2 实践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 | 第25-33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2.1 被试 | 第25页 |
3.2.2 方法 | 第25-26页 |
3.3 研究步骤 | 第26-27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27-33页 |
3.4.1 正式访谈总字数与访谈时间t检验 | 第27页 |
3.4.2 胜任特征发生频率、平均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分析 | 第27-29页 |
3.4.3 编码人员信度分析 | 第29-30页 |
3.4.4 胜任特征平均分数t检验 | 第30-31页 |
3.4.5 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课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课教师胜任特征模型验证 | 第33-42页 |
4.1 数据分析 | 第33-40页 |
4.1.1 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4.1.2 重要性检验 | 第34-36页 |
4.1.3 因子分析 | 第36-39页 |
4.1.4 内部一致性检验 | 第39-40页 |
4.2 优秀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课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 第40-41页 |
4.3 普通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课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课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应用 | 第42-46页 |
5.1 完善高等院校烹饪与营养膳食“职师”教育体制 | 第42-43页 |
5.1.1 调整“职师”烹饪与营养膳食教育目标 | 第42-43页 |
5.1.2 创新“职师”烹饪与营养膳食教学方法 | 第43页 |
5.2 改进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课教师准入制度 | 第43-44页 |
5.2.1 适当提高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课教师准入条件 | 第43页 |
5.2.2 聘请正从事餐饮行业人员为兼职教师 | 第43-44页 |
5.3 改进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教师队伍考评机制 | 第44页 |
5.3.1 完善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 第44页 |
5.3.2 制定具有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定标准 | 第44页 |
5.4 加强中职烹饪与营养膳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 第44-46页 |
5.4.1 完善继续教育方法 | 第44-45页 |
5.4.2 加强校企合作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46-4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