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第三节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乡土案例的高中地理导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第17-26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17页 |
一、调查目的及内容 | 第17页 |
二、调查对象及范围 | 第17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7-23页 |
一、学生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17-21页 |
二、教师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现状归因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乡土案例的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基于乡土案例的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页 |
一、理论上的可行性 | 第26页 |
二、实践上的可行性 | 第26页 |
第二节 基于乡土案例的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 第26-28页 |
一、基本内容 | 第26-27页 |
二、导学案的要素 | 第27页 |
三、基于乡土案例的导学案编制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基于乡土案例的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范型构建 | 第28-33页 |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框架及实施步骤 | 第28-31页 |
二、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框架及实施步骤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基于乡土案例的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例探究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简介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一、矩阵分析 | 第34-36页 |
二、曲线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优越性评价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1:基于乡土案例的高中地理导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42-44页 |
附录 2:基于乡土案例的高中地理导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44-46页 |
附录 3:《工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 第46-51页 |
附录 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 第51-56页 |
附录 5:《昼夜长短的计算》导学案 | 第56-59页 |
附录 6:观察录像数据记录 | 第59-61页 |
附录 7:教师和学生每分钟语言所占百分比计算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