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员工持股理论基础及概述 | 第18-27页 |
2.1 员工持股计划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1 双因素理论 | 第18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页 |
2.1.4 职工主体论 | 第19-20页 |
2.1.5 劳动力产权论 | 第20页 |
2.2 员工持股计划概述 | 第20-23页 |
2.2.1 员工持股制度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员工持股计划与股权激励计划的区别 | 第21-22页 |
2.2.3 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分类 | 第22-23页 |
2.3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应用现状 | 第23-27页 |
2.3.1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应用现状 | 第23-25页 |
2.3.2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 | 第25-27页 |
3 S集团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案例分析 | 第27-38页 |
3.1 案例概况 | 第27-31页 |
3.1.1 S集团公司简介 | 第27页 |
3.1.2 S集团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背景 | 第27-28页 |
3.1.3 S集团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动因分析 | 第28-31页 |
3.2 S集团公司持股计划介绍 | 第31-38页 |
3.2.1 员工持股计划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3.2.2 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过程 | 第32页 |
3.2.3 员工持股方案概况 | 第32-33页 |
3.2.4 员工持股方案核心内容分析 | 第33-38页 |
4 S集团公司员工持股方案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38-45页 |
4.1 股权结构方面 | 第38-39页 |
4.2 经营业绩方面 | 第39-40页 |
4.3 财务状况方面 | 第40-42页 |
4.3.1 缓解短期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 第40-41页 |
4.3.2 优化公司负债结构 | 第41-42页 |
4.4 市场反应方面 | 第42-45页 |
5 S集团公司员工持股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启示 | 第45-54页 |
5.1 S集团公司员工持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5.1.1 员工持股比例过低 | 第45-46页 |
5.1.2 员工持股存在沦为短期福利化的隐患 | 第46页 |
5.1.3 持股限额设置标准单一 | 第46-47页 |
5.2 完善S集团公司员工持股方案的建议 | 第47-51页 |
5.2.1 员工持股制度常态化 | 第47页 |
5.2.2 资金来源多元化 | 第47-48页 |
5.2.3 持股数量动态化 | 第48-51页 |
5.3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启示 | 第51-54页 |
5.3.1 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需取得员工的广泛支持 | 第51-52页 |
5.3.2 根据公司性质选择激励对象 | 第52页 |
5.3.3 避免持股平均化 | 第52-53页 |
5.3.4 应有科学的人员调整机制和完善的考核制度作保障 | 第53页 |
5.3.5 持股计划应该公开透明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