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证券犯罪论

第一篇 基础论第15-69页
    第一章 证券犯罪概论第15-50页
        第一节 证券与证券市场第15-40页
            一、 证券第15-24页
            二、 证券市场第24-29页
            三、 证券规范与证券违法第29-40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第40-50页
            一、 证券犯罪范畴界定及理论探讨第40-44页
            二、 证券犯罪的成因分析第44-50页
    第二章 证券犯罪处罚的基本原则第50-69页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第50-55页
            一、 罪刑法定原则形成介绍第50-53页
            二、 罪刑法定原则含义及基本特征第53页
            三、 罪刑法定原则引入根据第53-55页
            四、 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第55页
        第二节 最终手段原则第55-58页
            一、 最终手段原则的含义第55-56页
            二、 最终手段原则引入根据第56-58页
            三、 最终手段原则的基本要求第58页
        第三节 刑事处罚与经济处罚并科原则第58-62页
            一、 并科原则含义及基本要求第58-59页
            二、 并科原则基本内容第59-61页
            三、 并科原则基本要求第61-62页
        第四节 双罚制原则第62-69页
            一、 双罚制原则的含义及根据第62页
            二、 双罚制处罚对象第62-64页
            三、 单位犯罪处罚可能性探讨第64-65页
            四、 处罚方式:单罚制和双罚制第65-66页
            五、 我国对单位犯罪处罚规定第66-69页
第二篇 构成论第69-122页
    第一章 证券犯罪构成概述第69-73页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第69-71页
        第二节 我国刑法理论上的证券犯罪构成第71-73页
    第二章 证券犯罪的客体要件第73-84页
        第一节 证券犯罪客体要件概述第73-74页
            一、 证券犯罪客体要件概念探讨第73页
            二、 证券犯罪客体范畴的界定第73-74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客体特征分析第74-75页
            一、 证券秩序第74-75页
            二、 我国刑法规定的证券秩序第75页
            三、 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证券秩序第75页
        第三节 证券犯罪客体要件特殊性探讨第75-78页
            一、 复杂性第75-76页
            二、 多样性第76页
            三、 (法律规定)不确定性第76-78页
        第四节 证券犯罪客体的特殊性研究第78-84页
            一、 证券犯罪同类客体特殊性之探讨第78-81页
            二、 证券犯罪具体客体之分析第81-84页
    第三章 证券犯罪的主体要件第84-90页
        第一节 证券犯罪主体概述第84-85页
            一、 证券犯罪主体概念探讨第84-85页
            二、 证券犯罪主体范畴的界定第85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主体构成研究第85-87页
            一、 实施危害证券管理行为并达到一定程度第86页
            二、 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第86-87页
            三、 证券犯罪的单位主体界定第87页
        第三节 证券犯罪主体的复杂性分析第87-90页
            一、 一般主体的复杂性第88页
            二、 单位主体的复杂性第88-89页
            三、 自然人和单位可以同时成为犯罪主体第89页
            四、 证券犯罪主体的复杂范围第89-90页
    第四章 证券犯罪的主观要件第90-102页
        第一节 证券犯罪主观要件概述第90-92页
            一、 证券犯罪主观要件概念分析第90-91页
            二、 证券犯罪主观要件范畴界定第91-92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主观要件特征分析第92-93页
            一、 形式法定性第92页
            二、 要件特定性第92页
            三、 内容构成性第92-93页
        第三节 证券犯罪主观要件多重性分析第93-102页
            一、 证券犯罪的直接故意第93-96页
            二、 证券犯罪的间接故意第96-97页
            三、 证券犯罪的过失第97-100页
            四、 证券意外事件分析第100-102页
    第五章 证券犯罪的客观要件第102-122页
        第一节 证券犯罪客观要件概论第102-104页
            一、 证券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分析第102页
            二、 证券犯罪客观要件特征研究第102-103页
            三、 证券犯罪客观要件的分类第103-104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客观要件多样性分析第104-119页
            一、 危害行为之探第104-109页
            二、 危害结果之求第109-113页
            三、 因果关系之析第113-119页
        第三节 证券犯罪其他因果关系研究第119-122页
            一、 不作为因果关系之研究第119页
            二、 持有犯罪因果关系之探讨第119-120页
            三、 刑事责任因果关系之关系第120-122页
第三篇 形态论第122-184页
    第一章 证券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第122-148页
        第一节 证券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第122-126页
            一、 证券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念之界定第122-123页
            二、 证券故意犯罪过程形态及阶段之分析第123-125页
            三、 证券犯罪未完成形态刑事责任承担之根据第125-126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既遂形态第126-128页
            一、 证券犯罪既遂概念阐述第126-127页
            二、 证券犯罪既遂形态类型分说第127-128页
        第三节 证券犯罪的预备形态第128-134页
            一、 证券犯罪预备概念之述第128-129页
            二、 证券犯罪预备特征之析第129-131页
            三、 证券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之异第131-132页
            四、 证券犯罪预备行为之分第132-133页
            五、 证券预备犯刑事之责第133-134页
        第四节 证券犯罪的未遂形态第134-142页
            一、 证券犯罪未遂概念之界定第134-135页
            二、 证券犯罪未遂特征第135-137页
            三、 证券犯罪未遂类型第137-138页
            四、 证券犯罪未遂犯之处罚第138-139页
            五、 证券犯罪“着手”之探第139-142页
        第五节 证券犯罪的中止形态第142-148页
            一、 证券犯罪中止概念之界定第142-143页
            二、 证券犯罪中止之特征第143-145页
            三、 证券犯罪中止之类型第145-146页
            四、 证券犯罪中止犯之处罚第146-148页
    第二章 证券犯罪的罪数形态第148-163页
        第一节 证券犯罪罪数形态之概说第148-150页
            一、 证券犯罪罪数形态概念及实践意义第148-149页
            二、 罪数标准学说之概述第149-150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罪数之判断第150-155页
            一、 证券犯罪罪数判断标准之确定第150-151页
            二、 证券犯罪罪数之判断第151-155页
        第三节 证券犯罪一罪之探究第155-162页
            一、 证券犯罪实质的一罪第156-159页
            二、 证券犯罪处断的一罪第159-162页
        第四节 证券犯罪数罪情形之分析第162-163页
            一、 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第162页
            二、 并罚的数罪和非并罚的数罪第162-163页
    第三章 证券共同犯罪第163-184页
        第一节 证券共同犯罪之概述第163-168页
            一、 证券共同犯罪之概念第163页
            二、 证券共同犯罪构成要件第163-165页
            三、 不能认定证券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形第165-167页
            四、 认定证券共同犯罪有关疑难问题探讨第167-168页
        第二节 共同证券犯罪形式之分类第168-173页
            一、 任意性共犯与必要性共犯第169-170页
            二、 事前通谋性共犯与事中通谋性共犯第170-171页
            三、 简单性共犯与复杂性共犯第171页
            四、 一般性共犯与特殊性共犯第171-173页
        第三节 证券共同犯罪人之探究第173-184页
            一、 主犯第173-175页
            二、 从犯第175-176页
            三、 胁从犯第176-178页
            四、 教唆犯第178-184页
第四篇 归责论第184-248页
    第一章 证券犯罪之定罪第184-204页
        第一节 证券定罪概述第184-188页
            一、 证券定罪的概念第184-185页
            二、 证券定罪的特征第185-186页
            三、 证券定罪的作用第186-188页
        第二节 证券定罪之原则第188-189页
            一、 罪刑法定原则第188页
            二、 主客观统一原则第188-189页
            三、 疑罪从无原则第189页
        第三节 证券定罪根据及相关因素第189-199页
            一、 证券定罪根据第189-195页
            二、 影响证券定罪之相关因素第195-199页
        第四节 证券定罪之逻辑第199-201页
            一、 逻辑推论之推论第199-200页
            二、 辩证分析之分析第200-201页
        第五节 证券定罪之阶段第201-204页
            一、 行为事实之筛选第201-203页
            二、 具体证券犯罪构成之确立第203页
            三、 罪名之确定第203-204页
    第二章 证券犯罪刑事责任第204-220页
        第一节 证券犯罪刑事责任概述第204-211页
            一、 刑事责任概念及基本理论第204-205页
            二、 证券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第205-211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刑事责任归责之分析第211-217页
            一、 外国证券犯罪刑事责任设定之一般理论第211-213页
            二、 证券犯罪刑事归责基础第213-215页
            三、 证券刑事责任归责要素第215-217页
        第三节 证券犯罪刑事责任之消结第217-220页
            一、 时间──证券刑事责任之确定第217-218页
            二、 方式──证券刑事责任之承担第218-219页
            三、 消结──证券刑事责任之终止第219-220页
    第三章 证券犯罪之刑罚第220-248页
        第一节 证券犯罪刑罚概要第220-237页
            一、 证券犯罪刑罚概念及基本理论第220-225页
            二、 证券刑罚之功能第225-236页
            三、 证券刑罚之目的第236-237页
        第二节 证券犯罪刑罚体系评析第237-245页
            一、 证券刑罚体系之确立第237-238页
            二、 证券刑罚种类之分析第238-245页
        第三节 证券非刑罚处理方法第245-248页
            一、 证券非刑罚处理方法概念第245-246页
            二、 证券非刑罚处理方法种类第246-248页
第五篇 完善论第248-327页
    第一章 国外证券立法概述第248-275页
        第一节 国外证券立法情况介绍第248-268页
            一、 国外有关伪造、变造有价证券罪立法状况第248-250页
            二、 国外有关非法发行股票、债券犯罪的立法状况第250-254页
            三、 国外有关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立法状况第254-256页
            四、 国外有关内幕交易犯罪的立法状况第256-260页
            五、 国外有关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立法状况第260-264页
            六、 国外有关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立法状况第264-265页
            七、 国外有关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立法状况第265-268页
        第二节 国外证券立法分析第268-275页
            一、 证券立法体系之完备第268-270页
            二、 证券犯罪规定之明确第270-275页
    第二章 我国证券立法评介第275-310页
        第一节 我国证券立法情况综述第275-298页
            一、 我国危害有价证券管理制度立法状况第275-278页
            二、 我国非法发行股票、债券犯罪的立法状况第278-282页
            三、 我国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立法状况第282-285页
            四、 我国内幕交易犯罪的立法状况第285-291页
            五、 我国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立法状况第291-293页
            六、 我国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立法状况第293-295页
            七、 我国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立法状况第295-298页
        第二节 我国证券刑事立法分析第298-310页
            一、 脱节:证券法律之衔接第300-307页
            二、 窘境:证券刑法适用之艰难第307-310页
    第三章 我国证券刑事立法体系之重构第310-327页
        第一节 证券犯罪刑事立法基本原则理论之评介第310-317页
            一、 最后手段原则第310-313页
            二、 协调原则第313-315页
            三、 适度原则第315-316页
            四、 效益原则第316-317页
        第二节 证券刑事立法体系之重构第317-327页
            一、 有机体系:证券法律之建立第317-319页
            二、 刑法体系:证券刑法之独立第319-322页
            三、 内容体系:证券刑法之存在第322-327页
参考文献第327-342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42-343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343页
论文摘要(日文)第350-359页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原创性声明第359-360页
后记第360-361页

论文共3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研究--以S集团公司为例
下一篇: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T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