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0-14页 |
·国外有关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有关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思路及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5-17页 |
第2章 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与原理分析 | 第17-26页 |
·高科技企业与人才的界定及特殊性 | 第17-19页 |
·高科技企业的界定及特殊性 | 第17-18页 |
·高科技人才的界定及特殊性 | 第18-19页 |
·股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股权激励机制的本质—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股权激励机制的动因—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股权激励机制的前提—有效市场理论 | 第21-22页 |
·股权激励机制的内在逻辑—机制设计理论 | 第22-23页 |
·高科技企业推行股权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及意义 | 第23-24页 |
·高科技企业推行股权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高科技企业推行股权激励机制的意义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6-32页 |
·我国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实施环境分析 | 第26-27页 |
·实施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实施结果分析 | 第28页 |
·我国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激励对象不明确导致激励效率低下 | 第28-29页 |
·行权条件不完善导致约束作用有限 | 第29-30页 |
·有效期不合理导致短期行为 | 第30页 |
·行权价格固定导致激励效果弱化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我国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 | 第32-41页 |
·我国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 | 第32-33页 |
·激励对象和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原则 | 第32页 |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存原则 | 第32-33页 |
·灵活性和连贯性相结合原则 | 第33页 |
·我国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关键因素的设计 | 第33-40页 |
·激励对象 | 第34-35页 |
·行权条件 | 第35-36页 |
·有效期 | 第36-37页 |
·行权价格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案例剖析与改进设想——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 第41-50页 |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概况及股权激励方案简介 | 第41-43页 |
·公司概况 | 第41页 |
·股权激励方案简介 | 第41-43页 |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情况分析 | 第43-45页 |
·股权激励方案的行权情况及实施效果 | 第43-44页 |
·股权激励方案的评析 | 第44-45页 |
·关于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改进设想 | 第45-49页 |
·针对激励对象中技术骨干比例过低的改进设想 | 第46页 |
·针对行权条件设计不完善的改进设想 | 第46页 |
·针对有效期中各期行权比例安排不合理的改进设想 | 第46页 |
·针对行权价格固定化的改进设想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0-53页 |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51-5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1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1-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