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文摘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GIS | 第14页 |
2.1.2 地理空间 | 第14页 |
2.1.3 空间分析 | 第14-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2.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 第15页 |
2.2.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第15-16页 |
2.2.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 第16-18页 |
3 地理空间分析能力 | 第18-24页 |
3.1 地理空间分析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3.1.1 新课程改革 | 第18页 |
3.1.2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 | 第18页 |
3.1.3 地理学科教学 | 第18-19页 |
3.2 地理空间结构分析能力 | 第19-20页 |
3.3 地理空间比较分析能力 | 第20-21页 |
3.4 地理空间综合分析能力 | 第21-23页 |
3.5 GIS辅助教学的可行性 | 第23-24页 |
3.5.1 现代信息技术 | 第23页 |
3.5.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页 |
3.5.3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 | 第23-24页 |
4 GIS在高中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培养中的教学设计 | 第24-42页 |
4.1 地理空间结构分析 | 第24-28页 |
4.1.1 目标与策略 | 第24-25页 |
4.1.2 教学设计1:气候类型的位置与分布分析 | 第25-27页 |
4.1.3 教学设计2:季风气候的成因分析 | 第27-28页 |
4.2 地理空间比较分析 | 第28-32页 |
4.2.1 目标与策略 | 第28-29页 |
4.2.2 教学设计3:2014年区域各省市间发展差异比较 | 第29-31页 |
4.2.3 教学设计4:2012—2014年区域各省市内发展差异比较 | 第31-32页 |
4.3 地理空间综合分析 | 第32-42页 |
4.3.1 目标与策略 | 第32-33页 |
4.3.2 教学设计5: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33-36页 |
4.3.3 教学设计6:温度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4.3.4 教学设计7: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38-42页 |
5 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评价 | 第42-48页 |
5.1 教学实践概况 | 第42页 |
5.2 教学实践方法 | 第42页 |
5.3 教学实践过程 | 第42-43页 |
5.4 教学效果评价 | 第43-48页 |
5.4.1 教师的主观评价 | 第43-44页 |
5.4.2 学生的主观评价 | 第44-46页 |
5.4.3 学生的客观评价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8-50页 |
附录一 | 第50-52页 |
附录二 | 第52-54页 |
附录三 | 第54-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