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国内与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二)《旅行社管理》教学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22页 |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教学设计理论 | 第14-15页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7页 |
二、“翻转课堂”理念分析 | 第17-22页 |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解析和模式溯源 | 第17-19页 |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 | 第19-20页 |
(三)“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第22-32页 |
一、学习者分析 | 第22-28页 |
(一)学习者的初始水平调查 | 第22-26页 |
(二)初始学习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三)访谈情况 | 第27-28页 |
二、学习目标分析 | 第28页 |
三、“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 第28-30页 |
(一)导学案的设计 | 第29-30页 |
(二)课前学习内容—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 第30页 |
四、“翻转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 第30-32页 |
第四章“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验证 | 第32-43页 |
一、验证方案 | 第32-37页 |
(一) 验证对象的选取 | 第32页 |
(二)验证目的及假设 | 第32页 |
(三)验证方法-准实验研究法 | 第32-33页 |
(四)验证实施及问卷设计 | 第33-34页 |
(五)实验过程 | 第34-37页 |
二、“三维教学目标”情况前后测比较分析 | 第37-41页 |
(一)“三维教学目标”情况统计 | 第37-40页 |
(二)教学满意度评价表与访谈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三、“翻转课堂”实验结论 | 第41-43页 |
(一)“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 第41页 |
(二)“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 第41-42页 |
(三)“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反思与总结 | 第43-47页 |
一、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43-44页 |
(一)课前自主学习资源不够丰富 | 第43页 |
(二)个性化的教学跟踪与反馈机制不健全 | 第43-44页 |
二、研究的反思 | 第44-47页 |
(一)变盲目“翻转”为结合教育实际情况的理性“翻转” | 第44页 |
(二)变短期性教育实践的为长期性的教育改革 | 第44-45页 |
(三)变“教书匠”为“翻转课堂”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第45页 |
(四)变终结性评价为多元化、动态性、长期性追踪评价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