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成就目标导向对团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7页 |
ABSTRACT | 第17-2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20-34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20-24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实践意义 | 第25-2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9页 |
·成就目标导向 | 第26-27页 |
·知识共享意愿 | 第27-28页 |
·团队学习绩效 | 第28-29页 |
·绩效考核取向 | 第29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2-3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 第34-72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4-41页 |
·认知理论与个体认知理论 | 第34-35页 |
·动机与成就目标理论 | 第35-37页 |
·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 | 第37-38页 |
·知识管理理论 | 第38-39页 |
·组织学习理论 | 第39-41页 |
·成就目标导向的相关文献述评 | 第41-54页 |
·成就目标导向的内涵 | 第41-43页 |
·成就目标导向对个体学习的影响研究 | 第43-49页 |
·成就目标导向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49-52页 |
·文献评析 | 第52-54页 |
·知识共享的相关文献述评 | 第54-66页 |
·知识共享的内涵 | 第54-57页 |
·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脉络 | 第57-58页 |
·认知视角下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8-62页 |
·知识共享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62-64页 |
·文献评析 | 第64-66页 |
·团队学习的相关文献述评 | 第66-72页 |
·团队学习的内涵 | 第66-68页 |
·个体层面的团队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 第68-69页 |
·团队层面的团队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 第69页 |
·组织层面的团队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 第69-70页 |
·文献评析 | 第70-72页 |
第3章 相关研究变量的要素分析 | 第72-104页 |
·知识分流模型的构建 | 第72-81页 |
·团队知识的形态与存储方式 | 第73-77页 |
·团队知识分流的路径 | 第77-79页 |
·知识分流的条件 | 第79-81页 |
·团队学习绩效的要素构成 | 第81-89页 |
·团队学习构成要素的分类 | 第81-85页 |
·基于知识分流模型的团队学习绩效要素分析 | 第85-89页 |
·成就目标导向的要素构成 | 第89-98页 |
·成就目标导向构成要素的分类 | 第89-93页 |
·基于知识分流模型的成就目标导向要素分析 | 第93-98页 |
·知识共享意愿的要素构成 | 第98-104页 |
·知识共享构成要素的分类 | 第98-99页 |
·基于知识分流模型的知识共享意愿要素分析 | 第99-104页 |
第4章 成就目标导向对团队学习绩效的影响机制 | 第104-124页 |
·成就目标导向对团队学习绩效的影响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04-111页 |
·掌握目标导向对团队学习绩效的影响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04-107页 |
·成绩目标导向对团队学习绩效的影响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07-111页 |
·知识共享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11-118页 |
·成就目标导向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11-115页 |
·知识共享意愿对团队学习绩效的影响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15-116页 |
·中介效应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16-118页 |
·绩效考核取向的调节作用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18-123页 |
·绩效考核取向的内涵 | 第118-120页 |
·绩效考核评估对比取向的调节作用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20-121页 |
·绩效考核员工发展取向的调节作用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21-123页 |
·成就目标导向对团队学习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 | 第123-124页 |
第5章 实证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124-144页 |
·问卷设计的思路 | 第124-125页 |
·变量测度 | 第125-132页 |
·团队学习绩效的测度 | 第125-127页 |
·成就目标导向的测度 | 第127-129页 |
·知识共享意愿的测度 | 第129-130页 |
·绩效考核取向的测度 | 第130-131页 |
·控制变量的测度 | 第131-132页 |
·问卷的预测试 | 第132-142页 |
·团队学习绩效测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34-135页 |
·成就目标导向测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35-138页 |
·知识共享意愿测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38-139页 |
·绩效考核取向测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39-142页 |
·问卷数据的收集 | 第142-144页 |
·样本对象的选择 | 第142页 |
·样本容量的确定 | 第142-143页 |
·团队数据的收集 | 第143-144页 |
第6章 实证分析与研究结果 | 第144-189页 |
·样本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144-148页 |
·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 | 第144-145页 |
·样本所在团队及企业的统计特征 | 第145-146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146-148页 |
·测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48-157页 |
·信度检验 | 第149-152页 |
·效度检验 | 第152-157页 |
·个体数据的可汇聚诊断与团队数据的形成 | 第157-159页 |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159-165页 |
·相关分析和计量经济检验 | 第165-169页 |
·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165-166页 |
·计量经济检验 | 第166-169页 |
·回归分析 | 第169-185页 |
·成就目标导向与团队学习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170-171页 |
·成就目标导向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171-172页 |
·知识共享意愿与团队学习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172-173页 |
·知识共享意愿的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 第173-175页 |
·绩效考核取向的调节效应回归分析 | 第175-185页 |
·理论模型的修正 | 第185-18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89-199页 |
·研究结论 | 第189-193页 |
·实践启示 | 第193-196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96-199页 |
·研究局限 | 第196-197页 |
·研究展望 | 第197-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16页 |
图目录 | 第216-217页 |
表目录 | 第217-219页 |
附录1 预测试调查问卷 | 第219-224页 |
附录2 正式调查问卷 | 第224-228页 |
致谢 | 第228-2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工作 | 第230-23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