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命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主题 | 第9页 |
·传统课堂不能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 第9页 |
·地理教育改革使地理生命课堂呼之欲出 | 第9-10页 |
·教育家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有助于课堂中各种要素生命意义的展现 | 第11页 |
·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第11页 |
·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发展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2章 生命课堂的理论基础 | 第15-28页 |
·生命课堂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1页 |
·教育与生命 | 第15页 |
·课堂与生命 | 第15-16页 |
·生命课堂的内涵 | 第16-18页 |
·生命课堂的特征 | 第18-20页 |
·地理教学意义 | 第20-21页 |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第21-23页 |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和标准 | 第21-22页 |
·教学目的和任务 | 第22-23页 |
·教学形式和方法 | 第23页 |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23-25页 |
·关于学习的分类 | 第24页 |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 第24-25页 |
·有意义学习判定标准 | 第25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5-28页 |
·建构主义知识观 | 第26页 |
·建构主义学生观 | 第26-27页 |
·建构主义教师观 | 第27页 |
·建构主义教学观 | 第27-28页 |
第3章 高中地理生命课堂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8-36页 |
·高中地理生命课堂现状调查 | 第28-29页 |
·调查目的 | 第28页 |
·调查对象和手段 | 第28-29页 |
·高中地理课堂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对学生地理学习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对地理生命课堂实施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对学生期望的地理课堂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页 |
·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 | 第31-36页 |
·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 | 第32页 |
·应试教育束缚 | 第32-33页 |
·三维目标未能有机统一 | 第33-34页 |
·教师和学生层面原因 | 第34-36页 |
第4章 高中地理生命课堂的实施策略 | 第36-57页 |
·体验和谐交往过程,促成生命相接 | 第36-39页 |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6-37页 |
·尊重学生差异 | 第37页 |
·宽容关爱 | 第37-38页 |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 第38-39页 |
·拓展师生交往的空间 | 第39页 |
·强化教学环境建设,推动生命回归 | 第39-43页 |
·教室的布置 | 第39-40页 |
·课桌椅排列 | 第40-42页 |
·地理活动室的构建 | 第42页 |
·从教室“走出去” | 第42-43页 |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唤醒生命意识 | 第43-47页 |
·加强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 第43-44页 |
·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 | 第44-46页 |
·注重学科间的联系 | 第46-47页 |
·改革完善教学评价 健全生命发展 | 第47-51页 |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 第48页 |
·评价目标多元化 | 第48-49页 |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49-51页 |
·高中地理生命课堂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51-53页 |
·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52页 |
·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以科学知识为基础 | 第52页 |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 第52-53页 |
·高中地理生命课堂实施案例——热力环流 | 第53-5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页 |
·本论文不足之处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